相关内容列表:
花季少年的悲剧说明了什么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4-07

    一名15岁的花季少年,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轻生,他的心灵为何如此脆弱?最近,记者对河北衡水市第三中学初三学生韩翼跳楼自杀一事进行了调查,打开这个沉重的话题后是一幕幕引人深思的现象。

     韩翼的母亲英桂梅认为,韩翼无法承受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按成绩排名的精神压力,他是被一条考试成绩单逼死的。她还说,韩翼活得真累,晚上十二点以前没有睡过觉,课业负担最终把他压垮了。

     她说,衡水市三中为赶教学进度,将初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改到了第二学期开学之初,韩翼自杀前几天刚刚参加了这次期末考试。考后他对母亲说,这次考试他差不多能在班里考第十几名。2月12日晚7时左右,韩翼比平时晚一个小时放学回家,手里拿着一条成绩单一声不吭,原因是他期末考试成绩才排班级第28名、年级第220名,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那天晚上韩翼回家后,我赶快让他吃饭。饭后他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说要去学习。晚上8点多钟,我推开韩翼的房门给他送开水,见房内没有一个人,窗户大开着,他已经跳楼自杀了。”

     记者看到了那一条象手指一样宽的期末考试成绩单,上面印有韩翼的单门课分数、总分成绩、各门课成绩年级名次、主课成绩班级名次和年级名次以及总成绩班级名次和年级名次。英桂梅说:“韩翼非常在意学习成绩。他在一次英语测验中得了90分,自己却在试卷上改成了‘ 190’分;其胸卡(出入证)上印着的‘50号’也被改成了‘35号’,因为三中学生的胸卡号、学号、甚至考场号都是按照学习成绩多少排序的,韩翼很要强,学习一进步就想让自己的各种排名上升”。在韩翼的写字台上,至今仍堆放着几十本初三辅导书和一大摞厚厚的复习题。

     但三中校长赵彦亭说,韩翼自杀没有直接的诱因,期末考试前后,所有的任课老师没有体罚过他,也没有对他说过难听的话。他的同班同学们也表示,韩翼自杀前没有和同学们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

     记者在三中采访到的学生和老师却不承认学生负担重,他们说学校每天只留半小时的作业,学生晚上在家学习是自我加压。赵彦亭说,去年以来,市桃城区教育局采取了多项手段抓减负工作,并定期不定期地到学校检查,减负取得了较大成绩。老师的收入不和学生的成绩挂钩,初三老师的收入也不和学生的中考成绩挂钩。学生的学号、学籍卡由区教育局统一排序,没有按照考试成绩排序。初三学生相对来说有升学压力,因为家长希望孩子成才,但学校从来不在星期日给学生补课。

     去年5月底,韩翼由衡水市七中转学到三中继续上初二。记者调查发现,韩翼从小学到初一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几乎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上初一时还当上了班长。但上初二以后,学习成绩下降使他再也没有得到过任何荣誉,班长职务也被免去了,这给他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当时老师和家长的话他都听不进去,不爱写作业,字写得很潦草。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后,英桂梅托关系让他转学到三中。韩翼转学前在日记中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已不是一个好学生了,他们委婉地说你不如以前了,实际上是已经对你放弃了……你已不是班干部,班里的任何人、任何事都与你无关,为了学习,无论干什么干怎么干都可以,反正他们没有开除你的权力。”

     据三中和七中的老师、同学反映,韩翼8岁的时候父亲死于车祸,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哥俩养大,并为此欠下了许多外债,而韩翼一直有出人头地的想法,他自上初二以后性格内向,有点孤僻,喜欢学习,但学习成绩中等。

     “我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视,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当过韩翼班主任的七中教师车胜军说,韩翼心理素质不好,心理预期很高,当达不到心理预期时,心理压力就加大,他自杀的主要原因可能就在于此。他上初一时学习成绩挺好,上初二后成绩下降,心理压力逐渐增大。他爱面子,学校考虑到他家生活困难,免了他的学杂费,但他可能觉得当着大家的面不交费不好。这孩子个性挺强,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加上他性格内向,比较脆弱,参加集体活动少,缺少和老师、同学的交流,所以酿成了苦果。

     赵彦亭说,三中已经和一家心理诊所联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让一名搞共青团工作的老师出任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

     韩翼的自杀也引起了人们对当前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的反思。衡水市一位中学老师坦言,现在有的学校并没有真正为学生减负,有的星期六也补课,还要交补课费;有的将学生按升级成绩划分快班或慢班;老师特别关心考试成绩排前几名的尖子生,名次靠后的就受冷淡等。同时,有些中学老师的收入往往也和学生的成绩挂钩,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课中都有“商品课”,比如按规定一周只有8节语文课,现在一周能上到十五、六节语文课,老师多上一节课得8元补助,这都来自学生交的补课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