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今年全国普通高校计划招生250万人,比去年增加30万人,增长幅度为14%。教育部门发布信息说,今年我国高校将在前两年扩招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招生,国内将继续推行积极财政政策,鼓励社会各界把资金用于高等教育。“信用助学贷款”就是国家推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一种。贷款完成学业,正在成为不少大学生的第一选择。
     借钱求学 要上金融信用课
     然而,从中国农大收回的1000份无记名贷款调查问卷来看,近一半的同学对如期还贷缺乏信心,有的甚至明确表示:“很难还贷。”由此看来,讲究金融信用是一些大学生当前应有的必修课。
     以助学贷款为契机,大学期间积累自己的信用,维护自己的信用,对贷款同学今后事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当你与银行签订信用贷款合同后,信守自己的金融承诺就是每个贷款者的责任。
     质疑大学生 “信用”贷款遇阻
     应该说,中国农大的学生是幸运的,他们毕竟有600多人得到信用助学贷款。近日,北京石化学院也有140多位春季考生集体与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支行签订了信用助学贷款协议,并统一领取了存款册。据悉,该院申请到信用助学贷款人数占到在校学生总人数的20%,贷款总金额高达千万余元,成为北京高校大学生集体助学贷款额度较高的一笔。首期发放金额877990元,受益学生328人。该校学生处王老师说,1999年学院有140多人提出助学贷款申请,但只有2人办理手续。而新推出的“信用助学贷款”手续简化,无须担保,真正起到了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作用。
     不过,据了解,也有许多大学生得不到信用助学贷款。据报道,在拥有上千万人口的皖北阜阳市,仅有的两所普通高校——阜阳师范学院和阜阳教育学院,却没有一名学生享受到这一政策。另据报道,沈阳市属高职专院校的大学生至今没有获一笔国家贴息贷款,他们中有的连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也没见到。
     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工商银行、建行、农行、中行四大商业银行都应执行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普通高校可和开户银行建立业务关系。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采访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助学贷款发放受阻的原因是“信用”难过关而卡了壳。个别银行不信任大学生的“信用”,不办理信用助学贷款,以免后顾之忧。
     一位金融界人士这样表达他的忧虑:一忧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的助学贷款难以承担风险。因这项新助贷政策是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学生不须提供资产担保抵押,只有校方提供的见证人“信用”担保。二忧我国信用体系薄弱。当前,银行发放助学贷款的主要理由是,青年学生年轻,文化素质高,预期收入高,毕业后将成为银行的黄金客户。但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学生的择业面会更加宽阔,毕业去向也更加不明朗,而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就加大了助学贷款的风险,而且银行承担的风险很大且周期长。
     在笔者采访的几家银行中,还没有一家银行公开拒绝这项业务,只是强调“助学贷款期限太长、信用无保证、资金回笼慢”,所以对开展“助贷”业务本身并不十分热情。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透露,今年将加大对个人消费、住房、助学方面的贷款。他又提及,在一些“助贷”相对“落后” 的地区,总行正督促积极推出“助贷”业务,只是需要一定时间“磨合”。由此看来,“助学贷款”真正要成为在读大学生的财政支持,尚待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