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育工作者指出,现在的孩子“吃鱼吃肉吃五谷,谁教他们来吃苦?学棋学琴学书画,谁教他们学做人?”道出了当前家长在教育子女中的偏颇。在为孩子培养各种特长的同时,我们不能忘了做人方面的引导。我们的孩子确实在发生着变化。近距离观察生长、生活在今天这个变革时代的孩子,是非常有意思的。记者不久前来到深圳,在与一些从事少年儿童业余教育的青年人谈到今天的孩子们时,从他们那里听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在一家专门为孩子组织多种校外活动的机构里,组织者们为了给孩子树立“以劳取酬”、靠自己劳动换取自己幸福的观念,为他们安排了一些简单的小制作。孩子们用自己合格的劳动成果,到老师那里领取一种内部流通的币,凭币可以换回自己喜欢的小物品。当然,得币的多少,与劳动效率直接相关。那里的老师们曾碰到过一名很机灵的小学三年级学生,他没有把精力放在如何做好工作上,而是动了另一番脑子:先用自己带去的一个小玩具跟喜欢这个玩具的同学换了另一种更好的玩具,再用这个玩具跟别的同学换了几枚币,用币消费后又用得到的东西再与同学交换……最后的结果是他用一个小玩具换得了一个大机器人,而他在小工厂却并没有付出什么劳动,只是凭着聪明的脑袋,得到了比同学们更多的收获。
而有的时候,孩子们遇事又表现出缺乏灵活的应变能力,常常“一根筋”考虑问题。比如,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在活动休息时,心急如焚地找到老师说,自己的书包丢了,“一定是被别人偷走了,那里面有几百块钱呢,很重要啊!”老师劝他再找找,他一口咬定是被别人偷走了。老师带他去找,结果就在旁边的屋子里,而且里面哪里有几百块钱,只是一个价值两百多元的玩具!老师们就此评论说,从这样一个小事可以窥见,当今的孩子内心深处的防线筑得比较坚固,对人对事都存戒心,这一方面是好事,但有时也影响他们现在和将来与人交往的深度与诚意。
组织者在活动中为孩子们安排了一个“划筏子”的游戏竞赛项目:18人一筏,按指定路线,看哪一组人马能通力合作,用最短的时间划到目的地。老师们说,那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在家独惯了、占惯了上风的孩子的明显特点:以自我为中心——你说往这边用力,他说向那头使劲,大家都当指挥,但谁都不听谁的。在这个项目中,划得快的几分钟就返回了,而慢的要用40多分钟。从这里反映出不少孩子嘴上的功夫越来越强,而手头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在家庭里的中心角色“惯性”很大。
家庭惯出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肯定要伴生出自私。据说安排孩子们体验“农家乐”——挖红薯、挖萝卜时,农民们先把土翻松了,等着孩子们来“收获”。孩子们却没有去体会农民耕作的辛苦,而是一拥而上去抢那些劳动果实,最后连农民留在筐里准备自己吃的也被孩子们抢走了。等见到妈妈时,抢得多的孩子把抱也抱不动的“战果”亮在妈妈面前:“妈,这是我带给你的!”你看,在涉及到利益时,孩子很自然会首先考虑“我”或“我家”———在家里,“我”的利益第一;在外面,“我家”最重要。
最有意思的是孩子们的耍小聪明,让人在好笑之后又不得不想些什么。组织夏令营时,先是安排孩子一天军训。因为要求比较严格,而且又是刚离开家,小学生们难免有的要想家了。但他们不像以前的孩子哇哇大哭或找老师明确说要回家,而是使出“小计谋”来:“老师,我现在必须马上回家,因为我爸、妈要离婚。如果我不回去,他们会马上就离婚的!”“我妈和我奶奶关系不好,我不在家,她们就没法相处了,所以我必须赶快回家。”“我离开家时妈妈就生病了。现在我感觉妈妈平时对我那么好,我如果现在不在她身边伺候她,会非常对不起她。”还有的孩子干脆装病,甚至还有的组织几个同学“潜逃”……管理他们的老师说,“现在的孩子真了不得,我们要调动自己对付孩子的所有经验和能力来与这些聪明的孩子‘周旋’”……
作为养育这样一代孩子的家长,教育的任务既很重要,又很沉重。而人们似乎更多地看到重要性的一面,因为它涉及孩子未来的命运,因而下很多力气去为他们培养特长。但是,从一代人的整体素质来看,安身立命的根基是做人做事。在这方面,教育的任务尤显沉重,有很多事要做,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