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峰说:“从考试制度本身来讲,尤其是高考制度,其防止作弊的措施是越来越细。但是,由于高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牵涉到考生及其家庭将来的工作、收入及社会地位等重大利益,在利益驱动下,不可避免地会有人铤而走险。尽管近年来高考大幅扩招,上大学不那么难了,可正因为整个社会的学历层次提高了,竞争就更激烈了。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分层的,相对而言,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的毕业生找到好工作、进入较高社会阶层的机会更多,也更容易,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现行的高考竞争是更激烈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势必要破坏竞争规则。”
那么,如果取消全国统一考试,由各大学自主举办考试招生,高校在生源质量的压力下,是不是能够采取更严密的措施防止作弊呢?刘海峰认为,“即使是高校单独考试,作弊照样会发生。在目前的社会情况下,高校很难堵住人情、关系等因素的干扰,试题很难做到保密。现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是由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导师漏题现象时有发生。”
刘海峰认为,根除作弊很难实现,我们所能做的是,怎样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作弊。就此,他提出了两点建议。
一是加大对作弊者的惩罚力度。刘海峰说,现在对作弊的惩罚比较轻,考生作弊被发现后只是取消当年考试成绩,这缺乏威慑力。因为作弊的考生一般都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正因为知道凭真本事考不上才作弊的。对于组织集体舞弊的老师、官员惩罚的力度要更大。
二是改革现行的高考制度,实行两次考试。先举行全国统一考试,进行了初步筛选之后,考生再参加其报考学校主办的笔试和面试,使大部分考生脱离原有的关系环境,使作弊不那么容易。通过二次考试,还可以发现替考者。据刘海峰介绍,北京师范大学在研究生录取中就实行了二次考试,在复试时再组织一次英语笔试,有些考生只得10分、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