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确山县高考“骗考”事件带来的警示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7-30

  新华社对河南省确山县高考“骗考”事件报道后,河南省教育厅派出的调查小组会同驻马店市有关部门经过调查,目前基本查清了事件真相。根据调查结果,确山“一高”校长王秋月被免职,其他有关人员也受到严肃处理。

  河南省教育厅调查组已初步查明,今年确山“一高”参加高考报名学生共907人,有22名外地学生到确山“一高”报名参加了考试。其中确山“一高”教师申太保通过在南阳的同学介绍,接收了6名南阳籍的学生在确山“一高”报考,因申太保不是班主任,又把这6名学生介绍给本校(98)三班班主任邓大营。申太保、邓大营二人分别为这6名考生编了假姓名、假地址,骗过了资格审查关,取得了参加高招的考试资格。同时邓大营还接收了外县的10名学生,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混过了资格审查关,使报名得逞。另有确山“一高”教师王国忠、江帆、胡国锋分别接收外县区考生3名、2名、1名,同样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取得了参加高考的资格。

  根据调查结果,河南省教育厅认为,确山“一高”个别教师在高招报名时弄虚作假,致使非确山籍学生在确山“骗考”得逞,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这起事件的发生,暴露了确山县教体委抓检查落实不够,“一高”校长王秋月疏于管理,对学生报名资格审查不严,县招生办公室监管不力等问题。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招生政策和规定,提出如下处理意见:责成县教体委、县招生办公室、县第一高中写出深刻的书面检查;建议给予县教体委主任王海金行政警告处分;给予确山“一高”校长王秋月行政记过处分,免去校长职务;给予“一高”教师邓大营、申太保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一高”教师王国忠、江帆、胡国锋行政警告处分。

  据河南省教育厅调查组分析,确山县出现这一事件不是偶然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一高”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没有认真地、全面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简单地用上线率来评价教学效果,这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行为。

  二是没有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高招报名的政策和规定,在报名程序、报名资格审查方面,疏于管理,把关不严。县教体委主要领导和职能部门工作不到位,对贯彻规定的情况没有严格检查把关,使弄虚作假者有机可乘。

  三是没有认真吸取过去的教训。经查,确山“一高”在去年高考中就存在个别教师拉外地学生参加高考的问题,引起师生不满。学校本应吸取教训,改进工作,但在今年高招报名中,又重蹈覆辙,造成了严重后果。

  四是利益驱动。经查,确山“一高”2000年4月制定了《1999—2000年度高考奖励方案》,后在对高招工作进行总结时,根据这一方案对上线人数较多的班主任进行了奖励,共核发兑现奖金67562.60元。今年他们又出台了奖励办法,在利益诱惑和错误导向下,个别教师便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接收甚至动员不符合规定的学生报名,直接干扰了高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