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不要把“心理问题”常挂在嘴上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9-04

  不知从何时起,“心理健康问题”突然成了一个流行的名词。在评价某个不受管教的学生时,教师会以“这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为由推卸自己的责任;说到某个不合群的同学时,学生们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以专家的口吻说:“他心理有问题。”好像“心理问题”可以解释学生们一切看似违反常规的行为。

  更令人吃惊的是,某校通过一项心理测试,认定有40%的学生可能有“心理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新闻媒体时常把中小学生出现的不遵守纪律和违法行为视为“心理问题”,这就会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有“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会危及学校或社会安定。

  笔者也曾经不止一次地与青岛大学、青岛教育学院的教育心理专家及部分中小学教师就此话题进行过探讨。专家认为,中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他们不能及时得到帮助,就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各种负面的影响,他们的言语行为就可能出现偏差,甚至让人感觉怪异,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不要动不动就说孩子“心理有问题”,这样会刺伤孩子的心。如果把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简单笼统地视为“心理问题”,不仅不会解决问题,反对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问题学生”是怎样造成的?记者在中小学校采访时,教师举例分析了原因:一名中学生,他在小学时非常优秀,上了初中以后,因为父母的离异变得孤僻暴躁,经常因琐事与同学打架,后来发展到旷课、逃学,成了人人头痛的“问题学生”;还有一名小学生,从外校转到新学校之后,在一次心理测试中被认为有“心理问题”,他的教师没有因此而放弃对他的教育和引导,通过家访、与之谈心、交朋友等教育方式,帮助这名男孩摆脱了因变换环境带来的阴影,变得活泼开朗、乐于助人、学习成绩进步很快,成为人人喜欢的好学生。

  这一反一正的两个事例是对专家的观点最好的诠释。每个中小学生都无法躲避来自社会、生活、家庭和学校等方方面面的挫折与打击,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有些烦恼需要有人与他们共同面对。

  教师和家长,请不要把“心理问题”常挂在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