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变了味的"豆奶工程"宜宾学生豆奶中毒事件透视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9-29

  不幸中之幸

  2001年9月18日,对四川省宜宾市李端镇教育办公室来说,应该是个吉利的日子。按照他们的计划,将邀请相关部门,为其政绩的一部分———李端镇中小学生豆奶工程———开张并祝贺。

  宾客还没有来,而教办豆奶加工厂出品的豆奶,已经送往全镇范围内的8所小学和一所初级中学,涉及到的学生有3000多名。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意图,李端镇的学生将成为宜宾市为数不多的受益者。

  但是,高兴却被震惊和慌乱替代。

  距离李端镇3公里的颜家小学有300多名学生,在当日上午10时30分至50分的二、三节课休息时间,第一次喝了产自李端镇教办所开豆奶加工厂的散装豆奶。

  9月21日中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外五的病房里,因抢救学生疲劳病倒、正在输液的颜家小学的一位老师,述说了短短的时间内小学校园里的恐怖一幕。

  10时50分,他伴随着学生们的问好声走进三年级的教室。在他打开课本向学生开始新的一课时,他发觉台下男生罗扬有点异样,头趴在桌上,没有一点精神。他随即走到这名同学身旁,询问情况。学生告诉他,喝了学校刚才发的豆奶身体很不舒服:头昏、肚痛、想呕吐。

  此时,老师看到这名学生脸已经肿起。他感到事态不妙,立即将情况反映到学校。学校迅速组织老师到各个班级进行检查,发现20名学生有不良症状。

  其后,中毒事件已经开始不可控制地在李端镇的多间学校蔓延。中午12时左右,李端镇不长的街道随处都是中毒的学生和孩子家长。十几辆救护车来回呼啸。开饭馆的向女士说,当时场面紧张、焦躁、混乱,街道里的人比平时赶场的还要多。家长、学生和闻讯赶来的宜宾市翠屏区相关部门、来自市区各医院的救护车、临时抽调的大客车,拥挤在街道里;政府也临时抽调大批警力维持秩序。

  9月19日,李端初中、李端中心小学、新联小学也出现学生中毒,他们都饮用了星期一教办提供的同样豆奶。至此,李端镇所辖的8所中小学全部出现豆奶中毒事件。

  一些家长有庆幸之感,他们的孩子觉得豆奶不好喝、有苦味,而把豆奶偷偷地倒掉了。“但是,”一位律师说,“谁也高兴不起来。”

  记者在当地政府几天来的值班记录上,看到了各级政府部门作出各种努力的记载。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渠道得到准确透明的信息,中毒学生源源不断地进住医院的同时,不安和疑惑在家长心里越来越大。

  谣传是有影子的。在人们紧张抢救学生并向医院大转移中,一些家长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在哪里,于是关于失踪和死亡的说法随之而来。由于这种说法和当地发布的新闻说“学生没有生命危险”相矛盾,恐慌在加剧。

  李端镇政府的确有一例12岁女生不知下落的记录,但据记者目前掌握的大量事实来看,此次事件除了有几个病危的学生和几个昏迷不醒的学生之外,到记者发稿时为止,还没有出现民间所传的学生死亡。另外,关于学生中毒人数,更不是谣言中所传90%以上。一名坚持不透露姓名的某校校长告诉记者,他们学校700多学生,中毒人数不到一半。

  9月22日,记者采访何秉莲副区长时,疲惫的区长拒绝了。但是随行的一位女警官说,当事人已经被刑事拘留;主要责任人停职检查;事件正在调查中。

  目前李端镇各学校的秩序恢复正常。在镇教办室,除了值班的一个女士,没有其他的人。在教办室的底层,有一个叫“育才餐馆”的饭店。它便是制造这场恐慌的发源地:李端镇教办豆奶加工厂。

  讳莫如深的“豆奶工程”

  李端镇在实施学生豆奶工程方面,走到了全区的前头。

  在该镇教办室发给各个学校成沓的宣传提纲上说,四川人个子矮小和奶制品摄入量不高有极大的关系;要求实施这一工程,“养成饮用学生奶的良好习惯,成就强状(壮)的体格”。

  据某学校校长透露,李端镇的豆奶计划始于今年6月份镇教办召开的一次各校校长会议,那是上学期最后一次会议。在开会前他们并不知道镇上要实施“学生豆奶计划”,会上教办邓云峻主任说,要在下个学期在全镇推行豆奶计划。至于细节,校长在接受采访时拒绝回答。他说:“我们是聘任制,我还要生存,我不想出去打工。”

  2001年9月8日,教办召开了党支部会议。一位参加会议的党员教师说,李端镇的书记和镇长都到会了。当天会议吃饭就在育才餐厅,豆奶加工厂就设在这个餐厅的厨房,豆浆机生产出第一批豆奶,与会人员第一次“试喝”。

  至于如何实施豆奶计划,该校长说,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办。除了他之外,记者采访的几位校长对于豆奶计划实施本身都说不了解,教办安排就照办。

  实施豆奶工程要筹措经费,全镇数千名学生成为经费的主要来源。

  一位校长说,我们必须从学生手里拿钱,这是任务。他仍然重复一句话:我们是招聘制,上面是上级,下面是比较贫穷的学生,我们夹在了中间。

  按照教办室的决定,全镇辖区的学校,每个小学生豆奶费每学期48元,初中生50元。

  一些学校否认在收缴豆奶费时使用了强迫手段。这和被采访家长的说法相左:几个新生的家长被某些学校明确告知:不交豆奶费,不准注册入学,其他年级的,如果不交,就不发书本。

  在村学校,学生拿到了一个没有任何公章的收据;镇中心小学的收据上写的是“豆奶费”,同样是一张白条。

  据了解,该镇学生的豆奶费大部分收上来了。一些家长暂时交不上,就走了“后门”,等待稻谷卖了或者是生猪卖了之后,把豆奶费给学校补上。在当地,50公斤稻谷的价值是50元钱左右。

  谁在“喝”孩子的钱?

  学生交来的豆奶费发挥着作用,豆奶加工厂购置了简单的设备。一个知情人说,他看到整个“加工厂”也就是一台豆浆机、一口大锅和一堆煤球、装豆浆的容器,没有消毒设备,更没有保鲜设备。

  同时,这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知情者注意到,加工厂没有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也没有卫生防疫部门的卫生许可证,属于“三无”企业。与商业行为有所不同的是,豆奶加工厂的经营对象单一而固定:全镇8所学校的数千名中小学生。

  具体负责豆奶加工厂的是教办主任邓云峻的堂弟邓某和教办一工作人员的妹妹罗某。

  罗某和邓某的第一批黄豆是从宜宾市西郊的农贸市场老板何某那里购得,共两吨。他们购置的黄豆价格按照当地目前的水平,按批量购买,1公斤应该在2元左右。

  9月18日,豆奶加工厂将豆浆生产出来。整个生产程序极为简单:磨制黄豆,经过制熟处理,加进少许白糖,加水稀释后就是成品。

  李端镇教办为学生们制定的饮用定量是,每星期喝3次豆奶。据此,按照一个学期20周计算,每个学生一学期应喝60杯。根据一学期48元的收费,平均一杯的价格是0·8元,学生用来喝豆奶的一次性杯子的容量是250毫升。

  按照最低的出浆率,每杯豆奶的成本将远远低于0·8元。

  一名教育部门内部人士提供的保守数据说,李端镇教办收取学生的豆奶费不会少于10万元。

  不难看出,从豆奶原料的采购,到其简单的制作流程,直到学生的嘴里,其中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但谁是其中的获利者?记者曾多次追问,这个加工厂是谁的?如何经营?校方的受访者一概回避,只是说,只管把钱交上去就行。

  学生家长在被惊吓了几天后,心绪平静了许多。记者采访过的颜家小学、云顶小学、镇中心小学的家长,并没有对政府机构的失职过多地责备。因为怀疑教办室可能牟取暴利,大部分受访家长问:教办得到了什么?一些人说:“让孩子喝奶,有些人喝孩子的钱。”

  豆奶中毒事件使李端镇的学生“豆奶工程”泡汤。当地主管部门决定,只要愿意退还豆奶费的,悉数退还。

  事件已经发生了,李端的豆奶事件使人们的目光转向了这里:李端镇教办豆奶加工厂本该是一个原则上属于非营利、为学生服务的机构,却成为一个具有暴利嫌疑的商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