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人小心大 孩子的人生也需要尊重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12-03

     日前,在光明小学举行的一次素质教育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从事发展心理研究的王耘副教授讲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小学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审美能力,让每个学生每天早晨花10分钟给其他同学讲解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然而,学生对此却不感兴趣甚至害怕轮到自己上台,因为老师要求学生必须把文章背诵下来,如果讲得不好,还会被老师发动其他同学鼓倒掌或直接喝令“下去”——这可是真的“倒掌”,就是用手背鼓掌。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一个小学生如何能不诚惶诚恐?

     老师的初衷的确是好的,然而让这种教学探索变味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我实在无法想象一个小学生站在讲台上,底下是一片手背相击的混响以及老师冷峻的讥诮会是什么场景,但毋庸置疑的是,这肯定是他学习生涯中深感耻辱的一幕。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和课堂上得到的就是这些,他还会对学习本身的意义和兴趣坚定不移吗?他还会对社会及人群抱以善良美好的期待吗?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许多家长都说孩子不一定听自己的话却对老师奉若神明,因为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引领他们走进知识海洋和人生正道的灯塔。但尊重应当是对等的,这种意识来自对学生的包容和爱护。他们毕竟是孩子,更需要成长的空间和善意的理解。他们稚嫩的声音应当被倾听,他们不成熟的想法应当被鼓励。然而容易被忽视的是,他们往往只是以指令执行者的身份出现。呵斥、羞辱、罚站、当众检讨,这只能说是一种无能的表现,除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之外,没有任何意义。至于打耳光和用小刀在脸上刻字,已经不是文明素质范畴而应当进入司法程序了。

     也许某些老师会有很多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行为,比如教学压力大、学生不听话,但对一个同为社会成员的个体来讲,树立最起码的尊重意识真的就那么困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