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学生缺乏创意”并非新鲜话题,但却是国人向来关注的
事项。日前,笔者出席了由《星期5周报》举办的有关创意教学的公
开讲座。主讲者是来自台湾的张世宗博士,而出席讲座的大多数是家
长和他们的小孩。虽然笔者既非家长,也非正规老师,但本着对新加
坡教育的关心,出席了该讲座。
对张博士所提出的一些观点,笔者十分赞同。政府太过规划,凡
事替人民做好安排,他们无需操心。这些长期生活在舒适圈子里的人
不但创造力会慢慢被磨钝,连应变和判断能力也会被削弱。
此外,学校的作业多半还停留在知识的记录,教材也无法很好的
将视觉和触觉融入其中。小孩一般在标准答案中长大,不太懂得自动
自发思考问题。笔者在一些邻里中学代课,就发觉现代的学生越来越
懒得思考,很多时候就是等老师直接给他们答案。如果你要他们动脑
筋,他们会说你在浪费时间。
另外,笔者也觉得目前的语文教材,特别是华文,除了学写字、
拼音和背生字生词之外,毫无新意。教科书内容空洞、乏味,没多大
教育意义。老师的教学很多时候也是一板一眼的。有的甚至干脆播放
有关的课文卡带给学生听,自己却坐在一旁改作业。这样的教学法能
激发创意吗?
说到教材,张博士认为“空洞”的教材,让孩子“填空填洞 ”
,自己寻找答案,是最好的教材,反之,不让孩子下结论的教材是最
差的教材。而提供标准答案,无形中是扼杀了孩子的创意。回头看看
我国的教材,大部分似乎还停留在标准答案的阶段!
至于幼儿教育则不能太刻板,因为年纪越小的孩子创造力越强,
在教材中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激发他们的想象,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
中学习。
换句话说,提供他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别一味填鸭式的灌输知识
。因为创意教学不是教更多的知识,而是从现有的知识来启发创意。
然而,从笔者所接触过的家长当中,大部分不认同从游戏中学习这种
教学法。他们认为,游戏毕竟是游戏只是玩玩而已,对孩子的学业成
绩没有帮助。要纠正家长的这种观念不容易。
特殊的创造力是无中生有,是遗传,是天生的,无法特意培养或
控制。但是普遍的创造力几乎每个正常的人都有,是否能得到很好的
发挥取决于家长育儿的态度。如果家长是抱着指引的态度,在孩子跌
倒时,从旁鼓励他们自己站起来,而非马上跑过去把他扶起来,也许
创造力就得以发挥。
然而,现代人生育少,孩子成了父母的心肝宝贝,对他们呵护有
加,不让他们受伤害,凡事替他们安排、做主。他们只要用功念书,
考获好成绩,其他的一切由政府或父母替他们操心就行了。试问在这
种情况下,又如何激发孩子的创意思维呢?
要使新加坡的学生富有创意,不是请几位教育学者来办办讲座,
谈谈创意教学就可以了,必须付诸实质行动,否则一切都只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