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甘德炎以一名语文老师特有的口才,讲起今年高考阅卷时的一些“内幕”。
今年高校保送生综合测试后,省考试院请武大和市一中分别派出9位高水平教师阅卷。这18位教师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竟是“不知道自己该改哪一题”。如第8题:“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综合分析我国沿海地区近代以来,尤其是近20年来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政治老师说该史地老师改,历史老师说该政治、地理老师改,莫衷一是。
今年普通高校招生语文阅卷中,有一名考生以《人和狗的奇妙结合》为题完成大作文,这名学生想像人和狗的记忆交互移植后,出现人不人、狗不狗的怪诞局面,暗示人们要正确运用现代科技。不少老师认为这纯属“胡编乱造”,华中师大新闻系教授刘九洲则认为,这是运用“黑色幽默”手法写的科幻小说,只是“不够圆熟”。
另一篇优秀作文《G病毒》见报后,有老师指责其“抄袭”,而事实是,学生把电脑游戏中的素材改编为一篇科幻小说,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甘德炎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做教师的还固守在单科的知识领域中,终将“江郎才尽”,最好的选择就是“终身从教,终身受教”。他认为,终身受教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加强师德修养为中心,一方面拓展、更新“本体知识”(本学科的),一方面学习、补充“条件知识”(包括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