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份的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报名工作已经结束了,可关于四、六级考试社会报名难的抱怨却还在继续。
     前几天,吉林的一位读者从网上看到本报的报道《英语四六级考试社会报名点出现“黄牛”》(3月26日第7版)后,打来电话请记者继续关注四、六级考试报名的问题。她说自己的女儿从吉林大学毕业后去了南方某省工作,想报名参加6月份的六级考试,可却被告知在当地就业的外地高校毕业生不能报考英语四、六级,如果要考,只能回母校所在地报名。这位读者说:“难道为了考个六级,还得专门回趟吉林?”
     一位上海的读者说:“我想拿到英语六级证书后换个工作,可却报不上名,很是麻烦啊!”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主要面向根据教学大纲修完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的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社会考点也是为那些由于历史原因或个人原因在校期间未能获得四、六级证书,希望毕业以后补考的学生设置的。
     然而,近两年,这个本是为在校生设计的考试却受到了社会人员的青睐。尽管社会报名受到一定限制,可是每年参加考试的社会人员数量却一直在增加,以至一些城市出现了社会报名难的现象。前不久,在北京的四、六级考试社会报名点,报名日的前一天晚上就有几百人在排队。
     据了解,上海去年四、六级考试的社会报名人数就已超过了1万。而据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徐宝力副处长介绍,2002年初北京参加四、六级考试的社会人员就有1.5万多人,据粗略统计,今年6月份的四、六级考试,北京的社会报名人数已过两万。
     由于社会报名人数增长过快,一些省市的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不做出一些规定来限制社会人员报名,比如不接受户口不在本地的往届大学毕业生报名。
     分析社会人员热考的原因,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徐宝力副处长认为,四、六级社会报名热其实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出现的外语学习热潮的一个体现,从中可以反映出人才的外语水平越来越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重视,这当然是好事。
     不过,对于这股四、六级社会报名热,有关人士却是喜中带忧。“四、六级考试是教学考试,其考题设计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对社会人员不一定适合。”徐宝力说,“社会人员需要根据自身工作特点有所侧重地学习外语。比如,做案头工作的需要着重提高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而导游侧重学习的是口语。现在很多人不管自己做什么工作,都去猛攻四、六级,结果可能浪费了大量精力,自己工作中需要的东西反倒没学到。”
     徐宝力特别强调:“英语热是好事,但考试热不是方向。学外语的重点在于提高应用能力,而不是应试。”
     一位多年从事英语培训的教师对此有同感:“人们学习外语的需求其实是多样化的。就拿我们班上的学生来说,有在校学生、教师、企业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他们的水平不一样,实际需求也不同,但他们都挤到培训班来考四级、考六级,捧着一样的词汇表拼命背。对他们中间的很多人来说,四、六级考试所考查的内容和他们的实际应用是脱钩的,比如,考试需要的词汇是他们平常工作中用不到的,而工作所需的词汇又是在针对考试的学习中学不到的。这样的学习就是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北京师范大学一位长期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也对这股四、六级社会报名热有点担心。他认为,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考四、六级就是为了拿个证书,为了方便求职,并不是真的要提高英语能力。“如果大家都抱着功利目的一窝蜂似地考四级,可能不仅不会促进英语水平的提高,反而使这个考试成为第二个职称英语考试。”
     实际上,与社会人员的热情相比,在校大学生对四、六级考试的态度却非常平静。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女生说:“我们参加四、六级考试主要是为了完成学业,很多同学过了六级后又去考托福或雅思,目的并不是出国,只是为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某高校公共外语教研室的老师称:“虽然这几年四、六级考试做了很大改进,但无论是其考试内容还是评价系统,在考查语言交际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前几年受到社会强烈批评的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很多学生在参加英语交流活动时还是听不懂、说不出。”
     据了解,现在一些高校已经不再要求学生参加四、六级考试,而是另行设置英语等级考试代替四、六级考试。北京某高校设立了英语两级考试,要求本科生毕业通过学校英语的一级,研究生通过二级。考试分为听、说、读、写4个部分,而且4个部分全部及格才算通过。这种考试强化了对听力和口语的考查,很受学生的欢迎。
     不过,面对社会人员学英语、考英语的热情,徐宝力也表示,有关部门将尽可能为在北京工作的社会人员报考四、六级提供方便,今年报名虽然一开始时很紧张,但到最后,几乎所有想报名的人都报上了名。但他还是提醒道:“社会人员学英语重在提高能力,没有必要盲目跟风去考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