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复读,学生心中不能承受的痛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5-09

  五月,正是草长莺飞,鲜花怒放的美好季节。我倘佯在师大美丽的初阳湖畔,活力四射的阳光飘洒于我的脸庞,清流通彻的感觉在我的周身流淌。

  应该说,我此时的感觉可以用“享受”两字来形容,而谁能想到仅仅在半年前我还在噩梦缠身中惶惶不可终日,需要靠安定片的帮助才能勉强入睡呢?这前后两种生存状态的差别是令人咋舌的,而导致这种天差地别的因素仅仅是我考上了大学。人的命运需要维系在一场加起来不到十个小时的考试中,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高中时代的我,就读于一所全国闻名的重点中学,它的升学率每年都超过百分之九十,而且基本上都是名气如雷贯耳的名牌大学。因此当我考入这所中学时,所有的亲戚都认为我的一只脚已经跨入了大学的门槛,而我自己也理所当然地认为那张录取通知书已然是囊中之物。我把这三年概括为“众星捧月,地位空前”。

  然而,造化弄人,在1998年的流火七月中,我彻底失败了。这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苦,我在日记本中记录下了当时痛苦的感受:“我的眉头总是紧锁着,这是条件反射,并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的神态,同时胸口也被一种悲愤所占据,压抑得我喘不过气。”为了理想,为了来年的“出人头地”,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复读之路。此时我在亲戚眼中的形象已经变味,可以概括为“另眼相看,尚存希望”。

  1999年的七月如期到来,这一次的高考,尽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离心中的目标还有一条鸿沟。于是在母亲的眼泪与父亲愤怒的摔门声中,我放弃了一年的努力。

  第二次复读,年轻人特有的激情与活力已经被磨砺得荡然无存,周围人的眼光告诉我:“你必须夹着尾巴做人”。在第二年的复读生涯中,用“众叛亲离,犹如犯罪”来形容我的处境绝不过分。我开始生活在极度恐惧、内疚与绝望中。父亲极少出门,原因是害怕看到邻居,因此他常常在家中摔东西、拍桌子来消磨时光;姑妈在我第三次临考前送来两盒营养品,但是一言不发,代之以一声叹息;而我那可敬又可爱的70多岁的奶奶,每天都为我烧香拜佛,祈求菩萨能将好运赐给她的孙子。在这段岁月中,心灵上的孤独逼迫我开始酗酒、抽烟,用酒精来麻醉苦涩悲怆的心,在袅袅上升的青烟中依稀看到乌托邦的美丽新世界。我害怕看到人群,时常一个人在荒凉的野外四处游荡,大自然已经成了我从现实中奔逃出来的心灵寓所。彻夜的失眠、严重的神经衰弱使我生活在清醒与崩溃的边缘。

  这是我高中毕业读大学以前的那段灰色日子,不容置疑,这场经历对我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就如艾略特所言:“苦难的遭遇对人的心灵的影响,远比幸福的生活之于心灵的影响大得多。”苦难使我有幸超脱于那些一帆风顺的宠儿。我时常想,高考到底是什么?也许我所经历的从“众星捧月”到“众叛亲离”地位的转变,为这个问题的回答做了很好的注解。高考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其本身所涵盖的容量,它已成为被文化革命剥夺了学习权利的父母通过子女实现理想的方式;在高学历者匮乏的家族里,高考甚至成了光宗耀祖的手段;对于高考考生来说,这是一场破釜沉舟的恶战,成功固然好,一旦失败,你的尊严将在流言的唾沫中被侵蚀溶解,你的自尊将被世俗如刀的目光射得体无完肤。

  春天正在演绎动人的乐章,痛苦在远去,活力在蔓延,我那被侵害的自尊也在缓慢地恢复。作为一个高考过来人,我不愿做沉默的大多数,我剖析自己还未痊愈的伤口,是为了奉劝那些望子成龙心情急切的父母:社会的竞争固然激烈,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完整健康的人格更为重要,任何情感因素的或缺,都像一颗定时炸弹,会造成可怕的后果。而你们所期望的子女的高考成功,进入高等学府的深造,其最终目的不也是为了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生存状态吗?所以,请天下所有父母,请全社会给考生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平常心来对待高考以及可能的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