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孩子为什么不问“为什么”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5-14

  以“科技走进生活”为主题的北京市第八届科技周5月13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开幕。

  作为今年北京科技周的重头戏,大型主题展览“开启科学之门”吸引了很多北京市的青少年,他们有机会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动手感受或制作科技作品。据展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强调互动性和参与性是本届科技周的最大特点,但是记者在展会现场观察,大多数青少年都是只动手不动脑,很少有人去看一看展品旁边的文字介绍和原理说明,而主动和在展品边服务的科普志愿者交流的青少年,更是少之又少。

  在“体验科学”展区,来自美国的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安捷伦公司搭建了一个面积约300平方米的“安捷伦少儿科普动手实验竞赛”园区,并提供了1400套在美国制做的科学实验器具,由科普志愿者辅导9岁-14岁的青少年动手做一系列隐含科学原理的趣味实验,比如抓小偷、潜望镜、牛顿火箭车、电子手等,帮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纸张色析法、光的折射原理、牛顿第三定律和欧姆定律等。然而记者询问证实,一个上午下来,参与实验的近百名学生中,主动向带队老师或志愿者提出更多“为什么”的,不到五分之一,大多数学生都是看过、玩过就算了。

  在“航天科普互动”展区,“顽皮的乒乓球”、“铁树开花”、“魔灯”等生动有趣的互动实验成为青少年争相追逐的“大玩具”。但是,让负责这一展区服务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志愿者们感到惋惜的是,绝大多数青少年都只是觉得实验好玩、刺激,很有意思,至于为什么有意思,以及这些实验或实验现象给人们提供了什么样的启示,也鲜有人问津。

  北京外国语大学大三学生王曼是“自动升空的气球”实验展区的辅导员,她告诉记者,主办方把实验原理以及在航天上的应用,都已经简单地做了文字说明,就放在实验旁边,可到现在为止,没有几个小朋友愿意认真看一看。她说:“主办方开始还担心小朋友看不明白,专门配备了我们这些经过科普培训的志愿者来现场咨询,现在倒好,我们都快‘失业’了。”

  “航天科普互动”展区负责人、北京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馆长金声分析,出现这种现象,与不完善的教育方式有关。他认为,我们的教育偏重“灌输式”教育,老师家长教什么,学生孩子就学什么,教出来的学生大都习惯于机械记忆和被动接受,不会主动提出问题。

  这位馆长还说,近些年来,在全民呼唤素质教育的情况下,虽然教育方式和理念有一定改进,开始注意引导学生和孩子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但是还做得不够。学校和家长要注意引导和激发孩子在研究中学习,就是说,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不只要告诉孩子们这是什么,该怎么做,还要教会他们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意义。有时,提出问题可能比找寻答案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