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北京中医药大学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8-18

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 属重点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 一。在国家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校几代人的努力奋斗, 四十年后的今天,它已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集教学、科研、 医疗、生产四位一体的重点中医药大学。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胜任医疗、 教学、科研、生产、管理及对外交流等工作的高级中医药专门人 才,弘扬我国中医药学,为我国和世界医药卫生保健事业服务。 学校工作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方针,不断 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医疗水平,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建校四 十年来,先后为国家培养中医药专门人才近7000人,为世界80多 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中医药人才近1000人。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547人,其中正、副教授490余人, 博士 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111人。近年来, 学校加强了师资队伍 建设,尤其注重对跨学科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目前,已形成一支由众多国内外知名老一代专家学者和一批国内 较有影响的中青年教授为主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   学校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601人,其中博士及硕士研究生 196 人,本科生1423人,专科生96人,留学生358人,夜大生、 函授 生490人,进修生38人。为奖励优秀学生,学校设有德育、学习、 体育等项奖学金,优秀本科毕业生可免试保送为硕士研究生。学 校从1996年起实行上学收费制度,并相应扩大和提高奖、贷、助 学金发放范围,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学校下设基础医学院、中药学院、国际学院、第一临床医学 院、针灸推拿系、卫生管理系、中医护理系,包括中医学专业( 七年制和五年制、中医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西医班和理工科班)、 中医养生康复学专业、中药学专业、中药制药学专业、针灸学专 业、卫生(中医)事业管理专业、管理工程专业(中药企业管理) 和中医护理学八个专业。还设有研究生部、成人教育部、社科部 和电化教育中心等教学部门。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 博士 学位学科授予点12个,硕士学位学科授予点23个。研究生部招收 培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成人教育部负责成人继续教 育;国际学院负责招收留学生,是全国中医院校中接收留学生最 早、目前规模最大的国际中医教育培训部门;电化教育中心是国 家卫生部五个重点电教中心之一。   学校拥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医学科研力量,设有中 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中药研究所、气功医学研究所、中医临床医 学研究所、中心实验室、中医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由上述 机构组成的中医药研究院承担着国家级和部局级的重要科研任务, 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奖,是国内中医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学校图书馆藏书37万余册,其中有中医药线装书1400种。中 药博物馆收藏与陈列各类中药标本9000多种,是我国规模最大、 档次最高的中药博物馆。   学校编辑出版的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华气功》、 《世界气功》等学术性刊物以及《健康指南》等科普性刊物,同 时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编辑出版《中医教育》杂志。   学校临床教学基地总床位达3250张,其中第一临床医学院( 附属东直门医院)是学校教学、科研、医疗的重要基地,该院中 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儿科、针灸、中西医结合内科等学科的 医疗、教学科研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建设中的第二临床医 学院(附属方庄医院)将是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型医 院;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市护国寺 中医院作为学校的附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作为学校的临床学院、 以及北京市宣武中医院等四所医院作为学校的教学医院,共同承 担着学校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   附属实验药厂建于1958年,是学校中药学院的教学、科研基 地,为国家正式批准的制药企业。该厂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齐 全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可生产针剂、片剂、丸剂、散 剂、冲剂等多种中药剂型,产品畅销国内,远销海外,其拳头产 品——“清开灵注射液”为全国首批中医急症必备药品。   北京中医药大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已有55个国 家的4500余名专家学者先后到学校参观访问,学校也派遣850 余 名专家到世界各地考察、进修及参加国际会议。建校四十年来, 学校已和十多个国家的教学、医疗单位建立了交流协作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北京中医药大学正加快改革步伐, 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培养具有二十一世 纪水准的中医药人才,争创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中医药科研成 专科专业设置 中医护理学 中医学 中药学 针灸学 管理学 本科专业设置 中药制药 管理工程 中医学 中医学 中医养生康复学 针灸学 中药学 卫生事业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 中医内科学 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与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方剂学 伤寒论 温病学 内经 各家学说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针灸学 医古文 中医学史 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西医结合临床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和指导老师 方剂学 王绵之(教授) 内经 任应秋□(教授) 程士德(教授) 王洪图(教授) 伤寒论 刘渡舟(教授) 各家学说 任应秋□(教授) 鲁兆麟(教授) 中医诊断学 杨维益(教授) 中医内科学 董建华(教授) 王永炎(教授) 杜怀棠(教授) 田德录(教授) 晁恩祥(教授) 中医外科学 王沛(教授) 针灸学 杨甲三(教授) 张吉(教授) 中药学 颜正华(教授) 李家实(教授) 魏璐雪(教授) 杨春澍(教授) 中西医结合基础(基础理论) 陈文为(研究员) 贲长恩(教授) 朱培纯(教授) 中西医结合基础(证候与诊法) 傅??远(教授) 黄启福(教授) 魏民(教授) 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 廖家祯(教授) 张代钊(教授) 李英林(教授) 通讯方式:   邮编:100029 传真:64220867 电传:211213BCTCMCN 电话:64214980 电报挂号: 交通路线   主管部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校舍面积: 15万平方米 图书馆藏书: 36万册 在校人数: 学生总数: 2273 专科生: 89 本科生: 1384 函授夜大生: 389 外国留学生: 280 硕士生: 82 博士生: 49 教师总数: 516 教授: 70 副教授: 104 讲师: 268 教员: 15 助教: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