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重庆邮电学院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8-18

重庆邮电学院坐落在山城美丽的南山风景区内。位于长江南
岸黄桷垭堡上园1号。北与著名的南山风景区的老君洞、 真武寺
相望;西与风景区中文峰塔和四川省中药研究所毗邻;东面与市
电信局的微波站接壤;南和重庆日用化工研究所紧靠。校园占地
约18公顷,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
  重庆邮电学院是邮电部直属的5所工科院校之一。 学院具有
艰苦创业的光荣历史,有“勤奋、严谨、求实、谦虚、创新”的
校风,教学科研发展迅速,在40多年的办学基础上,具备先进的
邮电学科门类,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全国邮电专业发展,毕业生
需求量逐年增大,学院在全国高等院校中占有较大的优势。
  学院的前身是原四川邮政管理局举办的邮电人员训练班,后
易名西南邮电分校;1953年由西南邮电分校转为中专,定名重庆
邮电学校;1955年更名为邮电部重庆电信学校;1959年经国务院
批准, 在重庆电信学校的基础上建立重庆邮电学院, 有教职工
348人,在校学生4 97人,1969年重庆邮电学院停办;1970 年被
改为电信总局529厂,从事电子原器件的生产;1973 年学院又由
工厂改为邮电部第九研究所,从事脉冲编码调制通信(PCM )设
备和主要配套仪表及电子原件的研制。
  1978年9月恢复重庆邮电学院,1980年暑期招收新生。 学院
的专业设置作了合理化的安排,除本科专科外,还举办了2 年制
的专修科。现有4个系8个专业,院属3个研究所, 加强了学生实
习工厂的规模,成立了学院研究生科。1981年恢复了学院高函招
生,并向社会举办电视大学班、本系统等的委托、培训班。
  为了满足邮电通信迅猛发展的人才需要,重邮在上级党委和
教育部门多方面的支持扶植下,进一步完善教育结构,医治“文
革”创伤,建立建全完整的人才培养序列。1989—1990学年度,
在校学生1222人,其中本专科生1024人,研究生16人,有进修生、
短训班学生、函授生等共920余人。
  重庆邮电学院恢复以后,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分批新评
审了教授、副教授及高级技术人员近30人。为了便于了解和考核
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从事相关活动的具体情况,试行了教师工作
量管理办法。现在校专任教师32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 80
余人。
  为了使重邮走向世界,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学院1985年以
来就邀请了美、日、荷兰、德国、法国等国专家来院讲学,科技
交流及参观访问达20多次。1986年以来聘任9 名外籍专家和教师
来院任教,派出学院精英到国外留学、访问,许多人回国后,在
学院科研教学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学院对教学科研条件的进一步改善,现有基础实验室 3
个,技术基础实验室4个,专业实验室9个,以及电教中心,计算
中心、仪表维修中心和电信工艺实习室。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3500余台,价值1100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藏书20
余万册,各种中外期刊资料2千多种。
  重庆邮电学院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5500余人,成为西南及
全国邮电通信的中坚力量。在科研方面,学院根据自身的实际力
量,结合专业发展方向,立足于面向社会,解决国家通信建设中
的实际问题。邮电部“七五”重点科研项目的60路TDM/FDM复用
转换设备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家通信事业在这方面的一项空白,
数模长市话网间各类信令接口的研究,数字通信仪表等,都具有
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光纤理论研究也取得重大
研究成果。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数十部。
获国家和省部委级奖励的成果7项。 为了使学院的科研直接为社
会主义建设服务,学院从1980年就开展了社会横向科研协作和技
术咨询服务,充分发挥了学院科技人员和设备的潜力,为学院走
向社会、服务于社会闯出了新路。
  重庆邮电学院面向西南招生。

专科专业设置

光纤通信 通信线路 程控交换 数字微波通信 移动通信 卫星通信 计算机应用 邮电企业管理

本科专业设置

会计学 计算机及应用 通信工程 计算机通信 管理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

 

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与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 通信与电子系统

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和指导老师
通讯方式:

四川省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镇堡上园1号

邮编:630065

传真:

电传:

电话:62873972

电报挂号:02699

交通路线

 

主管部门:

邮电部

校舍面积:

11万平方米

图书馆藏书:

20万册

在校人数:

学生总数: 2900
专科生: 1063
本科生: 858
函授夜大生: 949
硕士生: 29
博士生: 1

教师总数: 229
教授: 7
副教授: 61
讲师: 66
助教: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