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8-18

  西南交通大学是国家教委和铁道部双重领导的全国重点高等
学校,新校区坐落在天府之国的首府成都市,位于成都市西北部,
距成都火车北站1.5公里,交通方便。学校占地71.3公顷, 建
筑面积41万平方米。此外,在风景秀丽的峨眉山麓还设有分校,
分校主要承担着专科教育的任务。校园占地68.4公顷。
  西南交通大学前身“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创建于1896
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是由北洋大臣王文韶奏请清政府批准开
办的。1900年9月,八国联军侵占榆关、山海关, 北洋铁路官学
堂被迫中辍。1903年秋,铁路当局筹措复校,因经费不足,功亏
一篑。
  1905年5月(光绪三十一年四月), 奉督办铁路大臣袁世凯
札令,恢复重建于唐山,定名“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1908年
1月改名“邮传部唐山路矿学堂”,1913 年改名“唐山工业专门
学校”。1921年7月,交通大学成立,改称“交通大学唐山学校”
。1931年8月,改称“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1937年“七七”
事变后,迁校湖南湘潭。1939年迁校贵州平越(今福泉县),改
称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8月, 复迁
唐山,改称“国立唐山工学院”。
  解放后,1949年7月, 改称“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1952年5月,院系调整前,改称唐山铁道学院。1971年10 月迁校
四川峨眉,1972年3月,改称西南交通大学。1988年3月,总校迁
往成都;峨眉校区设立分校。
  西南交通大学作为我国最早开办的高等学校之一,在中国近
代教育史上占有显著地位。
  学校创办伊始,参照英国工科大学确定教学内容,采用英文
教材。聘请英籍教授执教,一直用英语授课,直到解放初期。
  1907年正式确定4年学制。1910 年(宣统二年)进行教学调
整,确定:4年级第二学期,以每周课内不少于6学时用于撰写毕
业论文。学堂章程详明而严格,为创办近代高等工科学堂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这些具有超前意识的办学措施,为中国近代高等教
育史所罕见。
  1916年3月至5月,民国政府教育部,举办全国高等学校历届
学生成绩展览评比,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以94分的优异成绩荣获第
一名。是年秋获教育部颁予的“优等奖状”,年底,又获教育总
长范源濂特奖之“俟实扬华”匾额。此后数年莅校参观切磋者络
绎不绝,学校以“治学严谨,业绩卓著”而蜚声海内外。
  1921年,交通大学成立后,交大唐校比照美国康乃尔大学模
式,锐意兴革,并从康乃尔大学订购教材,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
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学历为美国一些知名大学所承认,素有“东方
康乃尔”之誉称。
  1908年1月,光绪皇帝曾颁赠唐山路矿学堂《古今图书集成》
一部: 1912年9月,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曾亲临学
校视察并讲演;其他军政要人、社会贤达莅校者不胜枚举。
  这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不但办学久负盛名,而且有着反
帝爱国的光荣传统。
  解放后,西南交通大学的教育事业有了飞速发展,1949年 8
月,由4个本科专业、1个专修科专业,发展到7个本科专业,5个
专修科专业。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西南交通大学在铁道工程、桥梁隧
道、铁道机械、牵引动力、铁道电气化等学科,一直处于国内领
先水平,受到党和政府的极大关注。毛泽东主席曾为学校题写校
名(当时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副主席曾
亲莅学校视察参观。1960年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64所重点高等学
校之一。
  95年来,西南交通大学已从一所工科大学发展成为以工为主,
工、理、管、文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全校现有17个系,32个本
科专业,除建筑学专业外其他专业学制均为4年,峨眉分校为2~
3年。有27个硕士生专业,6个博士生专业,1 个博士后流动站,
还有成人教育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该校面向全国招生。1989—1990年在校学生7300多人,其中
本、专科6000多人,研究生470多人(博士生90人), 还有进修
生、短训班学生、夜大生、函授生等800多人。
  在95年的办学历史中,西南交通大学形成了“严谨治学、刻
苦钻研、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优良校风,一贯重视教学质量。
1989年学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获省级教学成果
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1987年有5部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奖。
  西南交通大学从1978年率先试行学分制,并从1988年开始,
连续3年进行毕业生预分配,不断完善和深化招生、 培养及分配
的配套改革,进一步密切了与生产企业的联系,促进了教学质量
的提高,毕业生以具有“上手快、后劲足、思想好”的特点而受
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西南交通大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建设科研中心。全校
有75个实验室,8个校实验中心,1个国家级开放实验室、15个研
究所和1个勘测设计院,仪器设备固定资产达1亿元,拥有由世界
银行贷款的MTS 四通道电液伺服结构疲劳试验系统等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的设备和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基地,近年来,有100 多项科
研成果获国家、部、省级奖励。据统计,198 1-1990年, 共发
表学术论文2589篇,出版专著100多部。 国家“七五”攻关项目
“重载列车动力学研究”通过了国家技术鉴定,达到80年代国际
先进水平,为我国首次成功开行万吨重载列车作出了重要贡献。
“电气化铁道多微机远动装置”在各次国际招标中独占鳌头。“
杂交/混合有限元的理论及应用”等基础理论研究处于国际先进
水平,科学研究的积极开展和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出现,促进
了学科建设,形成了教学、科研、生产的良性循环,培养了一批
高水平的人才,繁荣了科技事业,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
  西南交通大学新建图书馆1.6万平方米,藏书百万余册,各
种期刊3500多种,其中外文期刊1400多种,拥有较齐全的中外铁
道各相关专业图书和情报资料,现已成为西南地区铁路图书资料
情报中心。此外,我校还与瑞典、朝鲜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10 多
个文化教育机构建立了书刊交换关系。西南交通大学还建有建筑
面积为2600平方米的计算中心和建筑面积近30 00平方米、 设备
先进的电化教育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全校有1400多名教师,其中教
授120多人,副教授近300人,博士生导师18人,中国科学院学部
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级有突出
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2人。
  西南交通大学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
方针,不断进行系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与改革,加强学科建设。目
前已有桥梁隧追及结构工程、机车车辆、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
化3个国家重点学科;铁道工程、运输管理工程、 计算机科学及
应用,固体力学等1 1个铁道部重点学科。
  截止1990年,西南交通大学已同美国康乃尔大学、佐治亚理
工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法国格勒诺布尔高等理工学院等 5
所著名大学签订了校际学术交流协议,授予林同炎、顾毓秀等 6
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或顾问教授,先后派出近 300
名教师和研究生分赴美、英、法、日、德国、加拿大、苏联及东
欧国家考察、进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与国外联合培养博士
生。与此同时,还邀请了115名来自15 个国家和港澳地区的专家
教授来校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近年来,西南交通大学还主办了
两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95年来,西南交通大学为国家培养了25000 余名工程技术和
科学研究人才。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遍布全国各地和世界上十
几个国家。
  西南交通大学全体师生员工,正满怀信心,为祖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出一大批高质量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为推出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而努力奋斗。

专科专业设置

交通土建工程 建筑工程 工程机械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机械电子工程 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 房地产经营管理 数学 秘书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 电气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交通运输 会计学 土地管理 建筑学 化工工艺 外贸日语

本科专业设置

城市规划 德语 马克思主义基础 经济学 国际贸易 工商行政管理 会计学 经济法 思想政治教育 英语 日语 装饰艺术设计 应用数学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焊接工艺及设备 机械设计及制造 汽车与拖拉机 机车车辆工程 热力发动机 机械电子工程 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 工业自动化 电气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信息工程 光电子技术 计算机及应用 自动控制 通信工程 建筑学 建筑工程 交通土建工程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 摄影测量与遥感 交通运输 交通工程 工程力学 管理工程 管理信息系统 安全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

桥梁·隧道及结构工程 机车车辆 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

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与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基础数学 一般力学 固体力学 结构力学 计算力学 机械学 机械制造 工程机械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焊接 内燃机 人机与环境工程 机电控制与自动化 工程图学 技术经济

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和指导老师

固体力学
孙训方(教授) 卞学??(教授) 高庆(教授) 孔祥安(教授)
铁道工程
邓域才(教授) 万复光(教授)
桥梁与隧道工程
高渠清(教授) 钱冬生(教授) 吴炳??(教授) 车惠民(教授) 劳远昌(教授) 路湛沁(教授) 奚绍中(教授) 何广汉(教授) 关宝树(教授) 强士中(教授)
运输管理工程
朱松年(教授) 杜文(教授)
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
曹建猷(教授) 李治(教授) 钱清泉(教授) 诸昌钤(教授)
机车车辆
严隽耄(教授) 沈志云(教授) 刘应清(教授) 孙翔(教授)

通讯方式:

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邮编:610031

传真:7784007

电传:

电话:7767843

电报挂号:6445

交通路线

 

主管部门:

铁道部

校舍面积:

55万平方米

图书馆藏书:

83万册

在校人数:

学生总数: 10103
专科生: 2543
本科生: 4935
函授夜大生: 2033
硕士生: 469
博士生: 123

教师总数: 1010
教授: 122
副教授: 248
讲师: 501
教员: 50
助教: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