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考试真是祸首吗?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11-17

这一阵子,常听到不少抨击考试制度的言论,当中不少极富理想主义色彩。不过,这些充斥着理想与激情的言论,从来没有一个敢说出,没有了考试之后,学生「素质」如何保证?不知何故,持削弱公开考试职能的论者,全都假设香港的学生原来都是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只是考试的模式「窒息」了他们的思想,「压制」了他们的创意,毁灭了他们的天才,故考试是罪大恶极的!

  若然我们的学生果真是科学天才,「考试」当然是应该废除的,但现实情况是这样吗?现实是考试起码能保证了学生最基本的水准。若连这一种保证也没有,学生水平如何衡量?「理想派」全都没有看到这一点。

  在一个现实的社会中,社会是会自我调节的,当教育界的「理想先知」说应该大力削弱考试功能时,时间一久,社会上,特别是商业界便会推出林林总总的商业及语言考试,作为聘请员工的凭据,届时,以功利见称的香港,肯定成为技能性及应用性学科,如商科、商业语言、电脑的天下。试问,不用考试,谁还会去为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花精神呢!这是事实,届时,教育界又怎样去推广扩阔学生视野,如何制订增强学生深远思维的计划呢?

  此外,为什麽人们「突然间」一提到考试,便要把「考试」和「创意」对立起来呢?难道考试不可以有创意吗?考试是一种客观公正的评核制度,考试内容是可以变革的,为什麽我们不着眼改革考试形式,而又急急忙忙赶热潮,追求「政治正确」,打着「愉快教学」大旗,去铲除公正评核的机制。笔者倒要反问一句,那些支持削弱公开试功能的人,有没有为我们下一代人的竞争力着想。

  还有一个极怪的现象是值得一提的,时下许多人提倡中史教育,说透过中史去认识祖国,可是中史科正正是填鸭教育的典型代表,一方面抨击填鸭教育,一方面又去倡议最为填鸭教育的学科,可是,又不见得有多少有心人去着力监察中史科考试过分僵化背诵的形式,这些矛盾的现象,真教人摸不着头脑,这些所谓「理想」的教育理念,究竟是见风驶舵,争取个人改革者的荣耀,还是深思熟虑,顾及香港长远发展的负责之言呢!

  对有关考试制度的讨论,最好还是保留冷静和客观的态度,大家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不要把反对削弱考试职能的人,视为「保守主义者」、「既得利益阶层」、「殖民政治的支持者」,又用上「愚蠢制度」、「逼人自杀」等煽情字眼,这样是无助辩明问题的是非曲直的。究竟保留考试制度,对哪些「阶层」有既得「利益」呢?「利益」又是什麽呢?笔者真的被那些所谓「理想主义者」弄得莫名奇妙!难道要求一个读了十多年书的年轻人,写上一篇数百来字的文章是一个过分要求吗?请大家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