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可悲天下父母心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8-18

 

可悲天下父母心

晏红

  笔者近日研读了何建明的著作《中国高考报告》,读完之后,看到那么多可怜的父母和儿女围绕考试所经受的苦楚和煎熬,我在感情上认可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H.G.威尔斯曾说过的这样一句话:“人类历史越来越成为教育与灾难之间的比赛。”《报告》中所记录的事实足以说明:教育在给人类带来文明和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痛苦和不幸,甚至是灾难;历史上所发生的那些“灾难”,有的已经消失了,有的还在继续发生着,或许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或许就在此时此刻……

  7月21日的《天府早报》报道:江油市某企业41岁职工刘俊仪,因一时无法凑足供17岁女儿刘晶上大专的学费,陷入精神困境不能自拔,上吊自杀。他在遗书中写道:“女儿10月份要上大专,无钱交学费,四处筹钱皆无法。我想,只有死。单位给我丧葬费和退休工资,全部的钱给我女儿上大专。”

  几年前,每读到这种报道,觉得天下这样的父母可歌可泣可赞!今天,读到这种报道,心情是说不出的沉痛,觉得天下这样的父母可叹可怜可悲!

  在中国,由于家长们不得不太看重子女的升学考试,他们牺牲了自己许多本该幸福和美好的生活与情感,有的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付出和代价实在太昂贵了,甚至是不值得的、错误的。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一个祖辈世代相传的座右铭。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育孩子要“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在生活这部需要坚韧和毅力才能读好的大书前,父母应该领着孩子直面一切艰难险阻,如果父母在激流面前退缩了,让孩子单独去面对未来的挑战,能说这样的父母可歌可泣吗?能说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仁义的吗?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一切为了孩子”恐怕是众多家长“崇高”的心愿。我却不以为然。一个人既是属于家庭的,也是属于社会的;同样,一个人既可以从家庭中获得价值感,也可以从社会中获得价值感,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一个人越来越是社会性的人,把自己的价值仅仅认同在狭隘的家庭范围内,甚至子女身上,是不足道的。父母要关心孩子,也应该善待自己。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科举社会读书人的至理名言,时至今日商品经济社会,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提供了更广阔有利的社会环境。可是,不少家长仍把眼睛只盯在“书中自有黄金屋”上,把升学考试看成是孩子未来人生的唯一敲门砖,他们是在以自己的代价和牺牲向孩子传播着错误的价值观:惟有读书高,可谓高云霄!

  笔者不禁想起以前很看不起的一句话,现在想起来,这句话里蕴涵着多么宽容和坚强的人生态度。有的孩子没考上重点高中或者大学,孩子失望懊悔,家长说:“没什么,这么多人没上重点(或大学),人家咋过的!”真可谓“退一步海阔天”。谁能说这些孩子将来一无是处?牛顿、华罗庚、齐白石不曾也是名落孙山者吗?谁又能否认普通公民的社会价值?李素丽、徐虎同样向社会证明:平平淡淡才是真!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