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体验。
过程能力与方法:通过操作活动掌握量角的方法,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疑问、进行讨论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意愿。
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量角器量角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测量不同位置角的度数,正确使用内(外)圈刻度读准度数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创设
师:体育课上,投掷小沙包,要怎样才能投得远一些?(通过三次试投演示,使学生发现关键在于投掷的角度)
水平线上方45度好一些,生活中处处有角,处处用角。所以,我们要学好有关于角的知识。
二、 提出问题
问: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出示图)
三、 寻找解决问题的工具、方法,即:量角器的认识
1、 初步形成印象
师:观察后,汇报你看到了什么?
生:中心点、刻度、刻度线(师及时板书)
2、 量角器的发展过程
师:请小朋友们当顾客,检验买来的工具是否可以使用?若不合格可以退回,再加工。
(1)(出示)第一代量角器:只有一个刻度——90度
问:用它只能量什么角?
生:90度角
(师演示量角过程)
(2)(出示)第二代量角器:只有0、30、60、90、120、150、180度的刻度
师:(演示)量角过程,量一个60度的角后让学生读出度数。
(演示)翻转60度的角
问:现在量角器上读出几度?
生:有60度和120度两种意见
师:请支持这两种意见的学生分别讲讲理由
(出示)一个直角与之比较,得出结论,该角小于90度,不可能是120度,因此是60度。
师:那么,这一代量角器合格吗?怎样的量角器才能满足量两个不同方向的角呢?
(3)(出示)第三代量角器:增加一排刻度
师:内圈从左往右看,外圈从右往左看,那么这个角就是60度了。
问:什么方向的角量时看内圈,什么方向的角看外圈?(同桌讨论)
(4)(出示)第四代量角器:1、2、3、……179、180度都有了
(同桌讨论)在没有量角器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什么工具量角?为什么?
3、 总结方法
(1) 学生通过刚才的活动体验,小组讨论总结量角的方法。
(2) (讨论)当角的边不够长时,该怎么办?(强调射线的一端可以无限延伸)
四、解决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1、猜测“三角形三个角一共多少度?”
2、动手尝试
(1) 可以用量角器
(2) 也可以不用
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表格
三角形 |
角1 |
角2 |
角3 |
内角和 |
第一个 |
|
|
|
|
第二个 |
|
|
|
|
第三个 |
|
|
|
|
其他方法 |
|
|
|
|
结论 |
|
|
|
|
3、交流汇报,师小结。
师:延伸至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