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读《文化苦旅》有感

作者(来源):许卓琼    发布时间:2005-11-02

    带着是的情怀踏上旅程,在悠长的中华文明上留下自己或深或浅的脚印。无数的前人走过,脚印叠着脚印。有的脚印被淹没在历史的风沙之中,有的脚印深深地扎在那里,这是前人留下的生命的足迹。现在她他余秋雨,带着他那诗人的情怀,踏过祖国的山山水水,并且留下他的脚印——《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的第一本文化散文集。全书通过山水美景探求楚文化精神和人生真谛,探求中国文化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精神追求。作者以气温人特有的视角描绘出一幅古老苍桑的画面,表现出对于优秀历史文明失落的遗憾,大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意。有洞庭湖、庐山、西湖这样的自然风光游景联想到那些曾于此留下足迹的先人,表现出的世态人情凄凉、惨淡。还有《上海人》、《华语情节》这类深刻显示一种感慨情怀的散文。余秋雨先生凭借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字功力,使全书透出一种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正本输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也是我最喜欢的文章是《上海人》。总体而言,这篇《上海人》的确是写得挺客观的。虽然作为上海人(姑且将出生在上的我们第一位上海人)的我们听到对于上海人的批评难眠心中会有不快乐,可是凭心而论,这的确是片客观真实的评价。文章及没有否认上海的优点,海纳百川的胸襟,满荣的经济,自身的独立与自由,真正的艺术鉴赏力,雅俗共赏,讲究科学实效;同时也没有掩藏上海人的弱点:精明、骄傲、会盘算、能说会道、自由散漫、不厚道、排外、缺乏政治热情、琐碎……也许许多上海人对此不以为然,可是的确,这个脚印已经深深地留在了上海这片土地上。

   在上海这片土地上,余秋雨先生留下的脚印,提醒每一个上海人不要盲目的骄傲,不要过度的精明,保持上海市政府提出的那句口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确,上海今天的成绩,除了借改革开放之天时,临太平洋、靠万里长江之地利,更重要的是海纳百川的人和。从徐光启起,上海就一直处在一种中西文化相结合的奇异的组合之中。(徐光启)死后有朝廷追封加谥,而他的目前又有教会里的拉丁文碑铭。清朝时随闭关锁国,可后来上还有如此多的租借促使上海的建筑能够多方面发展。上海既有豫园的古色古香,也有外滩的异国风情,更有浦东的时尚现代。

   的确,曾经有许多名人都在上海这块热哭上留下过他们的足迹。这些脚印是一种鼓励与肯定,更是一种鞭策。

   对于西湖,相信许多人都免不了去一游,同样,余秋雨先生也未能免俗。尽管他认识到《西湖梦>这是一个俗不可耐的题目,可是他荏苒写下了这篇文章。很难说这篇《西湖梦》在内容上有多么新颖,在结构上有多么别致。可是这算是一片不错的散文吧。虽然我也曾经去过西湖,可是对西湖最深刻的音响仍然是苏轼的那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余秋雨先生在文中并为花费太多笔墨去描绘西湖的美景,我认为这是正确的选择,因为西湖的景色太过于精致,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感情。《西湖梦》中描绘了许多人文足迹,的确,西湖承载着太多的历史。从除了名的苏堤和白堤,我们看到了两位大文豪的足迹。虽然两位文豪的本意并非为西湖留下些什么,可是的确使中国文人在西湖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脚印。同样,西湖不仅使许多文人热衷的抒情地,更是承载老百姓美好祝愿的地方。众所周知的《白蛇传》中,白娘子和许仙的定情地级市在西湖的断桥,而白娘子最后又被镇压与雷锋塔下。虽然,这仅仅是一个传说,却蕴含着老百姓美好的祝愿。西湖承载着太多太多的梦,这些孟都是由一个个脚印编织而成的。相信,这样的脚印不仅留在了西湖边,也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一次艰苦的旅程留下了一串脚印,很难鉴别这些脚印的性质,可是我仍然选择了重温。重温了这次文化的旅程,写下了以上这些文字。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