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都把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和美好模式。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提出“和为贵”的观点,并将“仁”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主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其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关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我觉得,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应该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法律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硬约束。要坚持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不断提高立法的系统性、科学性、公平性和适应性,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还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的效率和效果,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其次,提高人民的教育、文化水平。没有整体素质较高的社会成员,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更不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此,应将普及教育放到特别重要的地位,并以义务教育为基础,以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为支撑,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翼齐飞,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通过哪一部分人的努力就可以实现和完成的。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发展进步有赖于每一个细胞富有活力,有赖于各个部分之间形成合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须凝聚各个社会阶层的智慧和力量,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我自身来说,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想先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师生员工中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领导与群众之间、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在交流中形成统一的和谐氛围。与此同时,要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创建和谐的教育服务,完善教育设施,开发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更多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比如组织学生进社区、入工厂、下农村等进行社会实践和考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组织开展创建和谐处室、和谐年级、和谐班级系列活动。学校应明确量化考核指标,定期进行检查评比,使构建和谐校园活动细化,落到实处。构建和谐校园要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获得均等的展现与发展的机会,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校内各处室、各工作岗位有能者居之,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高效有序,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和谐班级和年级。
第三,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一所学校,人际关系主要由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同学、教师与教师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构成。构建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校长是关键。校长应在信任的基础上考虑学校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说穿了就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关系,所以校长要善于沟通心灵,要用光明前景激发人心,用真情关怀温暖人心,用坦诚相待交换人心,用人格魁力臣服人心。校长
总之,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更加珍惜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把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