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二(下)数学复习计划

作者(来源):许卓琼    发布时间:2008-06-16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二(3班)班级学习情况有两极分化的现象,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无论是基础知识、应用知识、还是拓展都掌握地比较好,在做题时不够细心,出现些如计算的错误。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比较差,计算与概念题的掌握就有困难。而且班级本班学生整体动作比较慢,运用知识点不够灵活,比较呆板,在应用题理解能力方面,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督促与辅导。

二、复习内容:

1.复习与提高

2.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3. 三位数的加减法

4. 应用

5. 几何小实验

6. 整理与提高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习。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近似数不同,知道近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2.“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利用算线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在巧算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方法,让学生体会出这样做意义,使学生乐意使用这种方法。

3.“克和千克”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

4.图形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都是实际情境中学习的。因此,复习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6.“整理与提高”的复习。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三、复习要求

【知识要求】

1.  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加深理解,掌握知识和巩固发展技能技巧。

2.  使学生弥补知识的缺陷,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

【能力要求】

1.  通过基本概念的复习,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2.  通过口算和笔算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巧算的复习,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3.  通过应用题的复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通过“应用”的复习,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5. 通过“几何小实验”的复习,让学生了解一些几何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与实际运用提供方便。

【德育要求】

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学习态度,要重视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三、复习措施:

1. 确立复习的重点,搞好复习工作

总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练习,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概念、应用题和实际应用四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习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习工作。

2. 了解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复习方法

复习要有针对,复习课前教师要全面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那些地方容易出错,那些地方学生掌握不好等。复习时,既要注意弥补全班的知识缺陷和个别差生的知识缺陷,也要使学生有所提高。另复习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特点,可采用先系统的归类复习,再进行综合复习。反思错题,再进行练习等灵活多样的方法。

3. 联系学生生活,重视分析和解答应用题能力的训练

对于应用题的复习,不局限于就题论题,应着重分析题目里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要使学生通过分析题目条件,问题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对知识的应用部分,要重视基本概念。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