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民间办学呼吁政校分离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6-10

  《中国市场经济报》日前载文说,近日,教育部就今年高校招生工作做出部署,将招生人数扩大到180万人,比去年增加20万人。但有关人士指出,扩招可能将教育体制方面固有的弊端放大,加剧目前已露端倪的人才培养供需错位,使近年出现的“知识失业”更加明显。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行政办教育。事实证明,传统的行政垄断办高教的机制越来越玩不转了。现在教育部放的是自主录取权,而高校要的是自主招生权。教育部放的是办学许可权,而高校还需要文凭发放权。在扩招中,这种错位显得格外明显。近两年在大扩招的推动下,民间人士看好高等教育这块市场,民办大学大有当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气势。然而,“文凭发放权”就像一道铁栅栏一样扼住了民办高校的生机。民办高校面对丰富的生源却纷纷陷入招生难的困境。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全国100多所民办大学中有权授予学历的仅有20多家。有专家认为,实行“政校分离”是防止上述错位现象的关键所在。应该给予高校更多的权力,让高校真正成为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事业法人。

  评点:从某种意义上,教育部扮演的角色有些类似民航总局。根子还是一个产权问题。为什么偌大的一个中国,每年几百万的高校毕业生,其文凭的发放统统都要捏在教育部的手里呢?这么做累不累呀?当然,有人会说,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毕业生的质量”。这种解释的进一步推理就是:若是把此种权力下放给各学校,就会造成大学毕业生的质量“良莠不齐”。这就怪了,大学毕业生的质量不那么“齐”,这难道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不都是要比一般高校的毕业生来得吃香吗?可见即便是实行行政管制,大学毕业生的质量还是会有高低之分的。又或曰: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大学文凭“满天飞”。“满天飞”又怎么样?市场不是会“优胜劣汰”吗?滥发文凭的学校无异于自砸招牌、自寻死路,这应是最有力的自我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