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光是晶晶的父母亲有这些疑虑,很多孩子的家长都会碰 到这个难题。那么,究竟哪一种方式更适合孩子的身心发展呢?针对 这个问题,笔者采访了有关家长、老师和专家。
     顾名思义,学前班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通常由 各小学校、少年宫、少年之家等单位举办。据有关部门统计,1998至 1999年,北京市由小学主办的学前班已达1092个,共有34000余名幼儿 上过学前班。
     应该说,学前班的学前教育为幼儿升入小学一年级起到了衔接作 用。然而,探究学前班的起源,人们会发现:学前班并不能取代幼儿 园的作用。
     据北京市教委学前班教育处有关人士介绍,80年代初,由于幼儿 数量多,很多幼儿园没有足够的条件接收幼儿入托,所以,兴办学前 班就成了解决“入托难”的权宜之计。然而,进入90年代后,北京市 的托幼园所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幼儿出生率逐年递 减,现有的园所已解决了全市3至6岁儿童的入园问题。所以北京市教 委关于《学前班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本市城镇地区原则上不得举 办学前班,农村地区根据本地实际,在幼儿园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可 以举办学前班。
     国家教委根据我国目前幼儿教育的发展情况已对举办学前班作了 明确决定:学前班是农村幼儿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要大力发展农村 学前一年教育,凡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85%的大中城市一律不得举 办学前班。
     既然学前班是儿童入学前的衔接过渡,为何还要逐步取消呢?最 主要的原因是同生动、活泼的幼儿园教育相比,学前班存在着诸多弊 端。而且,这一点已经得到有关专家的注意和认同。
     从办学条件来看,学前班均儿童容量过大(北京市教委规定学前 班班均生额不超过40人),可提供给儿童的玩具、图书缺乏。据朝阳 区教科所学前教育研究室对该区54所幼儿园的调查表明:“学前教育 小学化”的问题已成为了幼儿园的主要问题。幼儿园开设“幼儿识字 班”已相当普遍,特别是大班的孩子竟一本正经地做起作业来,甚至 还将作业带回家做。还有的一些学前班没有适合学龄前儿童使用的桌 椅,造成许多孩子视力大幅度衰退,小小年纪便戴上了眼镜,此外, 目前学前班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经过幼教培训,因此教育 活动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能 完全符合幼儿心理及生理特点,对于孩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 训极为不利。
     据笔者曾对200名幼儿家长调查表明,有64%的家长们认为:“孩 子应先上幼儿园,再上个学前班,方能入学。”将上学前班看成是上 小学前必不可少的过程,错误地认识幼儿园与学前班的关系。还有部 分家长对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幼儿教育的一般规律不明确,埋怨:“孩 子在幼儿园一天到晚总在玩,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而因为孩子在学 前班会认识多少个拼音字母,会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沾沾自喜。因此, 许多家长仅注重孩子知识的积累,而不注意幼儿兴趣的开发和能力的 培养。其实,幼儿园与学前班并没有谁先谁后,由低到高的关系。它 们同属我国对幼儿实施教育的机构,但学前班是幼儿园数量不能满足 幼儿教育需要的一种补充;幼儿园接纳3—6周岁的幼儿进行系统的学 前教育,学前班招收没有条件接受系统的幼儿园教育的5—6周岁的幼 儿,对他们进行学前补偿教育。
     幼儿园的任务之一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劳诸方面全 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此,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动 静交替,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增 强体质;幼儿园接受唱、跳、画等美育活动,也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幼儿园在集体中饮食起居,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理能力。 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游戏。 这是由幼儿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身心特点所决定的。“玩”是孩子的 天性,任何人都不能扼杀孩子的天性。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原则 是: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中学”。看起来,孩子从早到晚是在玩, 其实是将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融汇贯穿在游戏中,以“玩”的形式, 使幼儿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从而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同时得到动 手、动口、动脑等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如在玩卖东西、送信件等 角色游戏中,孩子在快快乐乐的游戏中,他们的平衡能力、语言表达 能力、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都能得到 训练。又如许多家长发现孩子上幼儿园后,会经常使用许多新的词汇 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所需,这就是孩子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应用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全面进步。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根本原因还是在应试教育,还在于什么样的是 “人才”这一观念上。当然,基于当前我国小学生源减少,教师超编, 教室闲置的现状,许多小学还是希望能够继续开办学前班的,虽然一 些教师的年龄偏大,但他们有经验,责任心强,孩子们可以得到全面 的教学保障。那么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在正式成为小学生后,学习能力 是否高于未上学前班的同龄呢?据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对26所小 学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表明:从学前班来的孩子刚进入小学一年级, 由于这阶段的课程他们已经学习过一遍,所以暂时相对会比幼儿园来 的孩子学习上感觉轻松一些。但从幼儿园来的孩子在学习兴趣,动手 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学前班的孩子,在班上成绩大 多优于学前班来的孩子。据笔者对某企业幼儿园出去的孩子做过跟踪 调查对比,发现从本园大班毕业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大多明显优于中 途弃园上学前班的孩子。这其中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前班的课程与一 年级的课程颇有相似之处,孩子们对此已不感兴趣。
     那么家长们对此如何看呢?笔者采访了几位过来人,有的说上学 前班很有用。孩子对校园生活节奏很适应,另外孩子因在学前班学习 过一年,学习基础好,学习不吃力。但也有学生家长说,自己的孩子 上学前班,因学前班与一年级的教材很相似,孩子对重复的东西不感 兴趣,结果学习虽不吃力,但上课不专心,有的甚至由此养成上课走 神的不良习惯。
     师范大学钱伟春教授认为,学前班之所以长期得以保留是与家长 们望子成龙的心态有着密切联系的。实际上,很多家长在思想上陷入 了一种误区,他们把早期教育生硬地理解为提早教育。而学前班“读、 写、算”的特殊功效正好迎合了家长们的这种心理。殊不知,对于发 育不够完善的幼儿来说,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对孩子的骨骼、肌肉 的发展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对今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 响。
     从国外留学回国的学前教育专家宁春森认为,3至6岁的幼儿需从 玩中感知事物并获得知识经验,学习方式应以游戏为主,而小学那种 “符号教学”很难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习惯,当然也就谈不上 培养学习兴趣了。即使西方发达国家,学前班也只是一种补偿教育的 形式,作为幼儿园的辅助教学而存在。
     重视和发展教育的以色列国家更注重娃娃阶段的启蒙教育。尽管 以色列国家规定义务幼儿教育从5岁开始,但几乎所有的孩子从三四岁 起就开始在幼儿园上学前班,从语言、算术和艺术方面接受启蒙教育。 这种学前启蒙教育使许多先天条件超常的儿童得到及时的培养。据统 计,有约3%的儿童进入小学后能被选到“神童班”。为了让孩子走好 人生第一步,不输在起跑线上,让幼儿接受小学化的学前教育,可以 说是家长们无奈的选择。
     另外,随着独生子女的日渐增多,家长不仅希望孩子获得科学知 识,还希望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蒙教育。所以,一些“艺术学前班”格 外受到家长的青睐,像北京市西城区少年宫的全日制幼儿艺术班就一 直办得挺红火。学生的课程安排都是少年宫精心设置的,除了常规的 语文、算术、常识、英语、手工、美术、体育等文化课外,还有培训 孩子兴趣的故事课和棋类课,以及舞蹈、京昆(京剧和昆曲)、琵琶 等艺术课,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玩中学”的方式培养学习习 惯和学习兴趣。据了解,附近小学都愿意接收从这里毕业的孩子。
     是让孩子上幼儿园,还是上学前班?盼子成才的家长可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