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在学校工会俱乐部的“经济资助”点前热闹非凡,不时有学生和家长前去递上家庭困难的证明材料,申请减免学费。有一学生仅交了100元,在办完手续后住进了学生公寓。
     学生处王老师介绍,以前每年获得减免学费的学生不超过学生总数的1%,但从今天上午半天的情况看,申请减免学费的学生比例已达到1.5%。在开学之前,学校就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今年的学费涨了,普通家庭都觉得有不小的压力。前几天,新的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出台了,如果学生们能贷到款,就不愁学费了。为此,北工大把银行请进校园,让学生一入校就能了解相关政策。
     但是与“经济资助”只有一步之遥的“助学贷款”咨询台前却是门可罗雀。北京商业银行九龙支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上午有二三十人咨询过,大多是拿了代理业务简介后便匆匆离去,几乎没有人认真询问,更没有人表示特别的兴趣。
     经查询,获准缓交学费的6位新生中,只有一人打算靠申请贷款筹得学费。他叫冯子超,是北京宏志班的学生。一家电视台的记者正跟着他拍节目。冯说,他家的月收入是400元,负担不起学费,本来也挺发愁,正好华夏银行到他们学校宣传,他就决定贷款上学。现在,材料已经交上去了,银行的答复还没下来。
     大多数学生表示“对助学贷款不太清楚”或是“不愿意贷款上大学”。一学生说,没听过谁是贷款读书的,估计即使有也不愿意让人知道。一学生表示:“即使有困难,我也不会贷的。”
     一位来自京郊昌平的家长说:“我家条件并不宽裕,但坚决不贷款,要自己解决。”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多数学生不愿贷款的理由是“没面子”,或是“不知道将来能不能还得清”。其实,助学贷款一般在毕业后才开始偿还,利息按照最低利率计算,而且国家还给贴50%的利息。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工作,还款的压力并不是很大。但学生们还是说,“就业竞争太激烈,对自己没有信心”。
     学生处一位老师认为,尽管银行和学校在助学贷款上作了很多宣传,但大多数学生、家长的观念一时不能转变,认为负债读书总不太光彩,因而不愿贷款。许多贫困生都是排着队等减免学费,实在等不到时才会考虑贷款。学生、家长的观念也真该转变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