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教育储蓄应通过改进操作吸引居民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0-19

    上海人对教育的投资是从不吝啬的,大学生助学贷款的火爆就是一个明证。可是,教育储蓄在上海却并未受到很大关注,某银行上半年的教育储蓄储户仅约2000户,明显少于其它省市。教育储蓄在上海“水土不服”,原因何在?

    教育储蓄作为一种特殊的零存整取,利优税免,既能使银行增加储蓄余额,又能让居民积蓄资金,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理应受到各方关注和支持。可由于教育储蓄规定的一些限制,使上海居民缺乏热情。

    一是其可参加储蓄的储户范围过小。在校小学四年级(含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才能参加,这就将许多低年级学生挡在了外面,也将有心为孩子的将来早做打算的父母挡住了。同时,规定是为非义务教育服务,使在民办学校读初中的学生无法享受到储蓄带来的优惠,而上海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也不少。

    二是其最高限额太低,且不分学历层次,简单的“一刀切”。教育储蓄将最高限额定为两万元。如今,上海的大学一年开销一般也在一万元左右,两万元只能支持到大二,这是远远不够的。况且,许多学生在中学时期就就读于民办学校,花费更大。不同学历所需的费用相差很大,可教育储蓄无论是为哪种学历积蓄资金,都只是两万元,这好像过于简单。

    三是其办理手续繁琐。虽然各种介绍简章一再声称手续简便,但真正办理时却并非如此。必须将固定金额分月存入,中途如有漏存,而次月未及时补齐的,将视为违约,违约后存入的部分,按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到期支取,必须由学校提供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身份证明,一次支取本金和利息,不能提供证明的,不享受利率优惠,并征利息税;提前支取也必须有证明;如果因搬迁,要异地存取的话,更是麻烦事一件。

    有关人士认为,上海人金融消费行为较为前卫,有多种投资方式筹措教育资金,故教育储蓄有些不太热。金融机构应针对上海人的金融消费特点,开发一些新的金融产品,例如银行同保险公司联手,储蓄和助学贷款挂钩等,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