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教育部:规范学具市场 减轻学生负担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1-29

    ●学具市场的多、乱、差问题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学具的配备应贯彻学校自主、学生自愿的原则

    ●配备学具应基于教学需要,不得超出《目录》 所列范围   

    针对当前我国学具配备中出现的多、乱、差现象,教育部日前正式下发了《小学学具配备目录(试行)》(以下简称《目录》)。记者日前就印发该《目录》的意义、特点、作用,采访了教育部有关方面负责人。   

    这位负责人指出,近年来,我国学具的生产和使用发展很快。但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一是多,二是乱,三是差,造成了学生的负担过重。多,主要表现在学具配备所涉及的学科多,年级多,要求学生购买的学具数量多,低水平重复生产多,重复配备多,学具的产品质量问题多等方面。乱,主要是目前一些地方学具的开发、生产、鉴定、配备和使用管理等方面都处于混乱状态。关于学具的通用生产技术标准、配备、使用管理等方面的指导性意见缺乏,产品鉴定工作不规范,学具产品的鉴定、推广、推荐工作混乱,市场不公平竞争问题突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不良风气蔓延,乱收费现象严重。差,主要表现在学具产品的整体研发水平低,一些学具的设计开发,没有紧密配合课程教材改革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没有从教学实际出发,粗制滥造。一些学具产品的设计、生产,没有注重教育心理、教育卫生及儿童安全。对此,学校和社会反映强烈。尽快加强学具管理工作,规范学具市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过重负担,已经成为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次下发的《目录》就是针对上述问题经广泛调研和专家论证编制完成的。   

    该负责人指出,该《目录》是建国以来教育部颁布的第一个关于学具的配备目录。该《目录》的编制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通过使用《目录》所列的学具产品,要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想像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负担,此次编制的小学学具配备目录只包括数学、自然、美术三个学科。这三个学科在利用学具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上有较好的基础,编制学具配备目录的条件较成熟。在《目录》中只列出该三门学科教学环节中必要的学具产品,剔除了不必要的学具。   

    该负责人介绍,该《目录》是以教育部发布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为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编制的。   

    目录设定了学校利用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所需的基本材料或器具。学具涵盖的内容以适合课堂教学为主,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也便于教师组织学生随堂操作,完成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对于某些可用常规教学仪器完成的教学内容,尽量不再重复配备学具,以减少学生的经济负担。学具配备目录在体例上不同于现行的教学仪器配备目录,是以教学基本要求为主要素,为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所使用的材料或器具作为相应的要素。另外,鉴于我国地域辽阔,一纲多本教材的现实情况,本目录的编写体例是按照相关学科的教学大纲的编写方式划分为低年级学具、中年级学具和高年级学具(如自然、美术学科),而小学数学学具是依据相应的教学大纲以年级为单位编写的。采用上述体例的学具目录可以适应不同版本的教材,使学具配备目录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有利于指导全国学具的研究开发和配备工作。同时,在学具目录中对应于每一项教学基本要求,都列出了相应所需的材料或器具。由于多数教学内容是可以采用不同的实验材料或器具来完成的,本目录中对材料或器具除有特殊的规格、材质要求以外,都给予了较大的可选择性,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给予学具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单位发挥其创造和改进的空间,完成同一教学任务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或器具,有助于改变现行学具产品形式单一的缺陷。对于某些教学内容在不同学科的学具中重复出现的问题,在此次学具目录的编制过程中给予了统筹考虑和协调,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这位负责人指出,为突出该目录的分类指导作用,除强调学具的配备应贯彻学校自主、学生自愿的原则外,还要明确学具的配备对象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及其他有条件地区。对条件不成熟地区,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原则上不配备学具。另外,从学生的安全和使用携带的方便考虑,学具目录中配备的某些材料或器具,建议由学校统一购买,统一保管,供学生在课堂使用。我们也不要求学生都要按目录配齐所有学具,应基于教学需要,选择配备目录中的学具产品,但不得超出目录所列学具品种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