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得知要去农村锻炼,许多学生十分高兴,提前进行了身体素质锻炼。与学生们的兴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学生家长表现出更多的却是担心。“孩子才16岁,这种罪能受得了吗?”“乡下没有暖气,孩子的身体能受得了吗?”“乡下只吃大白菜,孩子离了肉食怎么办?”在学校门口记者看到,前来送孩子的家长多达学生总数的两倍,几乎每名学生都有家长陪着,许多学生身后甚至跟着三位家长。尽管学校一再要求每名学生只能携带被褥和换洗的衣服、书籍,可是一些放心不下的家长还是为孩子准备了五六个包。除了行李之外,家长还为自己的孩子至少准备了两大包零食,不少家长还把食品藏进了装行李的皮箱里。一位现场“取经”的家长,在孩子上车后又把刚刚买来的一大包火腿肠塞进了车窗。看着出发的孩子,不少母亲流下了眼泪。
     学校的张主任无奈地告诉记者,家长们的“热情”和担心令学校的教师们始料不及,甚至个别家长为了把孩子强留在家,还为孩子开出了病假条,是孩子自己坚决不同意,告诉了教师,教师才发现了其中的“猫腻”。对此,学校的教师忧心忡忡地表示,温室里的花朵永远长不成大树。另外,教师们分析,现在青岛市郊区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农民的家庭年收入比市区的工作人员的家庭年收入要多几倍,加之现代信息的快速传播,农民家中的现代化用品并不比城市差,农村的许多生产劳动也已采用现代化设备。学校组织学生下乡,主要目的是让生长在城市里的学生见识一下农村的变化,认识、了解一下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感受一下农民劳作的艰辛,加倍珍惜劳动果实。但家长表现出的“姿态”让教师感到困惑,他们呼吁家长要配合学校,还孩子一个广阔的发展天地,让孩子自由翱翔,适应解决各种形式的困难,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