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调查显示北京未成年人成长状况良好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3-20

    生活优裕电脑普及,认知方式改变

    自我中心意识突出,心理基本健康

    由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策划的“北京市未成年人”现状调查,近日公布了结果。这次调查采取团体问卷的形式,以13至18岁的在校学生为对象,共获得了有效样本4193人。调查显示:北京市独生子女的生活较为优裕、精神状况良好。未成年人承受的心理负荷与压力在正常范围,并没有出现“超高压”现象。

    据调查,从物质层面看,北京市独生子女的生活较为优裕,他们的月零花钱为16.9元,远远高于全国3.23元的水准,而且在家中独居一室的比例已高达80%。这样的物质条件使一些孩子产生了追赶时髦、喜欢攀比的心理。调查显示,这一比率已达到30%。当然,总体上说,北京市独生子女的消费观念谨慎型还是占了首位。调查还显示,到1998年,北京市未成年人的计算机使用率已达到42.4%。专家分析,由于现在的未成年人较早接触到电脑网络的概念,使得他们的认知方式发生了改变,由过去的文字认知转变为图形认知,互联网上巨大的信息量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信息结构,这种因素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目前还无法估测。

    从精神层面来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能有效控制情绪,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心理健康框架来看,北京市未成年人精神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被调查者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使未成年人在注重自我发展的态势下,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日趋突出。有22.5%的未成年人表示“我没有知心朋友”,但认为“多数人是可以信赖的”的比率为54.1%,有45.6%未成年人对这一观点持反对意见;还有20.8%的未成年人存在中等程度的孤独感;曾“有过离家出走念头”的占36.1%;有27.1%的人认为“我一点气也不能受,总要报复一下心里才舒服”。

    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的压力,主要来自家庭、个人和学校,比率依次为44.2%、42.5%、39%。从调查结果分析,家长的高期望仍是造成孩子压力的最主要来源,多数孩子认为家长给予的过分的爱难以回报,反而给了他们压力。

    另外调查还显示,如今的未成年人已非常注重自我发展,他们对自己内在素质的重视已超过对外表的关心。专家指出,情绪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已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紧张或疏离都会造成孩子们情绪上的波动,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

    从压力的承受情况来看,未成年人的反应并不像有些老师和家长所想像的那么严重。这次调查设计了与心理负荷压力有关的27项主观指标(例如紧张、烦恼、自卑、厌学等)和诸如“有活力”、“劲头十足”等表示精神状态的6项指标,让被调查者来评价自己对这些词语的感觉或状态。结果显示,严重具有自卑、疲倦等不良倾向的未成年人不超过5%,大多数未成年人的心理状况都在中间状态上下浮动,趋于平衡,心理承受能力在正常范围。

    以上结果证明,北京市未成年人承受的心理负荷与压力在正常范围,并没有出现“超高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