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0年高考的基本情况
    据教育部考试中心统计:2000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总数约为355万,其中男生约为210万占60%,女生约为140万占40%录取人数约为220万,录取率约为62%,其中文科考生为73万约占33%,理科考生为147万约占67%:应届毕业生为258万约占73%,往届毕业生为97万约占27%。
    与以往相比,2000年高考有两个突出变化:
    第一,考生人数较前几年基本稳定,而招生人数扩大较快。也就是说,与往年相比,考大学相对容易了。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高校招生录取率都在70%以上,超过了全国平均录取率。但是据统计,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同龄人的10.22%,与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起点15%还有一段距离,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处在精英教育阶段。因而,在我国,并非人人都能上大学,所以高考还必须具备选拔功能。从教育测量学的角度说,如果全国考生的分数呈正态分布,则高考对本科院校还有区分度,也就是说是一种选拔考试,而对专科院校来说区分度就很小,甚至没以区分度,就更像一种水平考试。
    第二,2000年是高考改革关键的一年,各方面都有所改变,特别是科目组的改革,2000年全国共有五种科目组。以下是2000年的考生抽样统计情况。
1.北京、河北、内蒙等22个省(区、市)采取3+2科目组
A文科
科目 | 平均分 | 难度 | 标准差 |
语文 | 93.81 | 0.63 | 13.88 |
数学 | 63.32 | 0.42 | 27.96 |
英语 | 70.55 | 0.47 | 25.18 |
历史 | 86.27 | 0.58 | 17.93 |
政治 | 94.20 | 0.63 | 15.81 |
总分 | 407.53 | 0.54 | 83.40 |
B理科
科目 | 平均分 | 难度 | 标准差 |
语文 | 94.73 | 0.63 | 13.11 |
数学 | 75.92 | 0.51 | 23.24 |
英语 | 76.29 | 0.51 | 24.12 |
物理 | 74.73 | 0.50 | 29.37 |
化学 | 106.66 | 0.71 | 25.64 |
总分 | 428.19 | 0.57 | 99.41 |
2.天津、江西的新教材3+2科目组
A文科
科目 | 平均分 | 难度 | 标准差 |
语文 | 95.14 | 0.63 | 12.74 |
数学 | 67.48 | 0.45 | 23.26 |
英语 | 74.20 | 0.49 | 21.48 |
历史 | 89.92 | 0.60 | 19.60 |
政治 | 99.55 | 0.66 | 14.51 |
总分 | 426.00 | 0.57 | 74.93 |
B理科
科目 | 平均分 | 难度 | 标准差 |
语文 | 93.96 | 0.63 | 12.07 |
数学 | 76.62 | 0.51 | 20.27 |
英语 | 76.00 | 0.51 | 21.09 |
物理 | 78.99 | 0.53 | 27.03 |
化学 | 113.84 | 0.76 | 22.97 |
总分 | 439.22 | 0.59 | 85.65 |
3.吉林、江苏、浙江等省的3+文科(理科)综合科目组
A文科
科目 | 平均分 | 难度 | 标准差 |
语文 | 95.68 | 0.64 | 12.08 |
数学 | 72.99 | 0.49 | 28.35 |
英语 | 80.18 | 0.53 | 22.86 |
综合 | 147.14 | 0.57 | 28.62 |
总分 | 392.91 | 0.55 | 80.16 |
B理科
科目 | 平均分 | 难度 | 标准差 |
语文 | 96.26 | 0.64 | 11.32 |
数学 | 85.25 | 0.57 | 21.83 |
英语 | 85.31 | 0.57 | 21.37 |
综合 | 171.26 | 0.66 | 37.05 |
总分 | 438.06 | 0.62 | 77.80 |
4.广东省3+大综合+1科目组
科目 | 平均分 | 难度 | 标准差 |
语文 | 90.33 | 0.60 | 14.96 |
数学 | 65.40 | 0.44 | 25.92 |
英语 | 78.53 | 0.52 | 24.92 |
综合 | 88.12 | 0.59 | 18.16 |
物理 | 66.20 | 0.44 | 26.08 |
化学 | 106.21 | 0.71 | 24.65 |
生物 | 91.17 | 0.61 | 22.63 |
历史 | 72.11 | 0.48 | 19.54 |
地理 | 102.97 | 0.69 | 19.44 |
政治 | 91.66 | 0.61 | 17.18 |
5.山西省的新教材3+文科(理科)综合科目组
A文科
科目 | 平均分 | 难度 | 标准差 |
语文 | 92.20 | 0.61 | 12.22 |
数学 | 58.54 | 0.39 | 24.14 |
英语 | 74.96 | 0.50 | 21.72 |
综合 | 160.93 | 0.62 | 36.53 |
总分 | 402.60 | 0.57 | 76.04 |
    如果以通常认为的难度值低于0.45的试卷为偏难,高于0.65的试卷为偏易的话,2000年高考,除个别试卷偏易或偏难外,基本符合选拔性考试对试题难度的要求,区分度较好。 2001年我们将向着这个方向继续发展。
    二、2001年高考内容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2001年全国共有18个省(区、市)进行3+X科目设置改革,分别是广东、河南、上海等省(市)的3+大综合+1科目组,安徽、浙江、江苏、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陕西、湖北、湖南、四川、海南、福建等省(区)的3+文科(理科)综合科目组,山西、天津等省(市)的新教材的3+文科(理科)综合科目组。高考仍将有3+2、3十文科(理科)综合等五种科目组。除上海为单独命题外,其他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任务繁重,责任巨大。
    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想在大规模考试中满足各方面的要求显然是不现实的,毕竟众口难调。2001年,在高考内容改革中我们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考能力与考知识的矛盾
    随着高考命题方向由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高考到底考的是什么能力,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老师教给学生的是知识,但学生运用其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各不相同,而高考就是要在考查知识的同时去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办也就是说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并能举一反三:即学生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并且要能理论联系实际。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高考所考查的知识与能力应该是这样的关系:
    (1)高考不可能脱离知识去考能力,能力并非虚无飘渺的,而是以知识为载体的;
    (2)因为高中所学的知识点非常多,高考不可能完全覆盖,所以高考所考的知识是对高中所学知识要点的抽样:
    (3)高考所考的能力是基于知识的能力;
    (4)高考所考的能力是一般高中生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我们不应脱离高中教学实际去随意考能力;
    (5)由于条件所限,目前高考主要是通过笔试,因而高考所考的能力是在笔试环境下所能体现的能力。比如在物理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但是在笔试条件下,我们很难考查学生的这种能力。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高中教学不能只描准高考,不能高考考什么中学就教什么,高考不考而高中生应该具有的能力,中学教学也不能放弃。
    2.高校扩招与学校选拔的矛盾
    2001年全国高校将继续扩招至250万,而考生人数基本保持不变,也就是说今年的录取率将高于去年。但是,高考毕竟是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考试,在不能人人都上大学的情况下,竞争是再所难免的,而且大学还分为重点、一般本科、专科等,每个学校又有众多的系科和专业,又可分为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等。所以在大多数学生德、体都基本合格的前提下,各高校都希望通过高考成绩把学生区分开来,以便选择自己需要的学生。因而要求高考试题必须要满足高校的要求,有一定的区分度。
    3.降低难度与高校选拔的矛盾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仍属于精英教育阶段,仅10%强的同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要选拔出这10%,就要求高考试题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区分度。而基础教育部门普遍希望降低试卷难度,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特别是以高考成绩来评价中学教学的不正确作法仍有市场,导致高校选拔与降低难度这一对矛盾更加突出。
    从某种意义上讲,考试就是一种妥协,如何在降低难度和保持适当区分度这一对矛盾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4.学科分类与综合的矛盾
    学科分类由来已久,比如物理,牛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而中文、历史则有几千年的历史。各学科都有自己比较科学、完善的学科体系。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关联的复杂的,并不依人类划分的学科体系而分类,_如空气污染问题就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甚至政治等许多学科知识,单从任一学科分析都是不完全的。因而,我们在高考中要求学生具有综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受年龄和所学知识的限制,高中生分析相关税的复杂事物的能力是有限的,因而我们在综合考试中强调主要是本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事实上语文和数学的能力要求已融入各学科中,例如,语文不好就看不懂题目,数学不好就无法利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的相关计算问题。
    5.选择题与主观题的矛盾
    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认识,即选择题不等同于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是按系统的、科学的程序组织的具有统一标准的、对误差进行严格控制的考试,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是试题的表现形式。试卷采用何种题型由所考查的能力决定。选择题由于有唯一答案,因而利于评为;主观题由于答案不唯一,因而有利于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但在评分中又容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评分误差难以控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评卷为主观题评分误差的控制提供了条件和帮助,目前我们将试卷中选择题的比例基本控制在50%以内,当然由于各科的不同,比例会有不同,像外语就多一些,而像物理等需要学生深入分析、思考的学科就少一些。
     6.大规模考试与舞弊的矛盾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涉及面广,社会关注程度高,多年来,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声誉。但有考试即有舞弊。随着高考规模的扩大,社会不正之风对考试的干扰日益严重,局部地区存在着管理不严、考试纪律松懈等问题,甚至个别地方出现了大面积违纪舞弊案件。因而反舞弊必须重拳出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机构应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法制观念,不断提高监考人员、评卷人员的工作质量,采取现代技术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确保高考制度和教育事业的良好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