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理论的滞后导致了人们仅仅是把“教学设计”看成是一份好的教案设计再加上评点而已。实际上,“教学设计”远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以系统论作为核心思维观点,旨在通过精心设计创设的教学系统为学习者提供最有利的教学条件,用以帮助教师最优化地解决教学问题,顺利、完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使学生在充分参与教学情境、合理利用教学条件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获取知识、获得能力。
该书通过对国内外“教学设计”理论不同流派的梳理,对该理论的历史、现状做了一个总览。第一章从系统思维、系统编程、系统条件和系统建模四个方面来展开对教学设计及其相关概念的论述;第二、三章介绍了现代教学设计研究中影响颇大的“系统设计论”;第四到十二章是本书的重心,对“学习条件论”、“知能结构论”、“成分呈现论”、“精细加工论”、“算启教学论”、“分类教学论”、“动机设计论”、“宏观设计论”、“模式建构论”分别以专章进行了介绍和概述。可贵的是,该书没有流于一般意义上那种文献综述式的理论总结,而是在概括各理论流派的同时,提出了自己对他们的评价和看法,在对别人观点取舍的过程中,表达了著者对教学设计理论的精辟见解。
另外,该书还有一点特别值得称道,那就是它把学理的探讨建立在了现实实践的根基之上。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青年基金项目和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协作研究项目的成果,研究者不仅对“教学设计”进行理论上的探索,还在浙江省的一些中小学里对立项课题进行应用性试验,把理论实践化。反过来看,学生的亲身参与又加深了该理论雄厚的事实基础,并且有助于我们认清教学设计理论的优势和缺陷,使我们在教育工作实践中能够顺利展开对该理论的运用和实施。
无论是从具体的可操作的细节还是从对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考上看,该书对于教育工作者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①我们究竟要到哪里去?——教学目标;②我们究竟怎样到那里去?——导向目标;③我们究竟是否到了那里?——评价目标。以往的教学改革对这些疑惑也进行过较为深入的探索和实验,但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学方法在花样上的不断翻新,而真正从根本上提供促进整个教学过程优化的教学思路和模式的,却是凤毛麟角。该书在吸收借鉴国外教学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系统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改革思路,强调从教学工作中的备课、上课、评课和说课四个具体系统的协调中实现教学最优化,较之传统的教学设计,有如下特点:以系统理论作为方法论基础;更加完整、合理地看待学习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致力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强调从学习者出发确立教学目标并加以具体化;强调必须精心安排教学过程……所有这些,通过操作程序的方式是能够逐渐被教师吸收和运用的。
在“减负”的大背景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提出具有其现实意义,它着眼于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从而达到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它将教学工作的效益建立在教师工作的科学化、程序化、合理化、技术化之上,这是一条走内涵增长的教学现代化道路,有可能使得教师取得不一般的教学工作业绩,一般的学生取得不一般的学习业绩。这是教学设计理论所期望达到的,也是每一位关心中国教育事业的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