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面前放着一部整齐的书稿,这就是张向葵教授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读后感慨万千。
我们用情感、智慧和期望托起来的新一代为什么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我们用浪漫、纯洁和灵性为下一代编制的宏伟蓝图为什么与我们的初衷越来越不吻合?我们用泪水、汗水和希望筑起的未来大厦为什么在没有经风雨之前就倾塌了?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心理学真的到了应该反思的时候了。张向葵教授开篇便讲“我反思青少年心理问题”,她道出了广大心理学家的心声。反思是本书的主旋律。正如作者所言,反思,它不是形式上的简单检讨、认错和修正,而是理智上的思考、对质与鞭挞,即对过去的所思、所想、所做进行一场“革命”。更进一步说,就是审视一下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工具、教育对策是否尊重了青少年的成长规律,是否尊重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反思是前进的第一步。
本书的书名冠以“当代”二字,全书处处折射出时代的光彩,让读者感触到时代的脉搏。这种鲜明的时代性首先表现在研究对象上。张向葵教授在书中研究的对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青少年,而是“当代”青少年,他们出生在上个世纪的70-80年代,被称为“信息时代的青年”。9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一代,现今基本上开始进入青春期,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少年”或“当代少年”。这种鲜明的时代性更主要体现在本书的研究内容上。作者介绍了当代青少年身心的变化特点,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当代青少年新的心理需求,剖析了互联网络给当代青少年带来的影响,分析了作为独生子女的青少年独特的心理感受。书中所讲的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今天的青少年,读来让人感受到真切的时代气息。这种鲜明的时代性正是本书的魅力所在。
反思不是目的,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在反思的基础上,张向葵教授针对当代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宏观方略和微观对策。这些策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具体的针对性,因此切实可行。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呢?作者提出了四点方略:(1)更新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2)掌握与当代青少年沟通的技巧;(3)让青少年体会到我们的爱;(4)用“新眼睛”看世界。在此基础上,作者又提出了三条对策:(1)正确帮助青少年上网;(2)牵手走过成长的烦恼;(3)引导青少年走过“独木桥”。这些对策肯定会在当代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浏览全书,细细品味,既能让你感受到理性的光彩,又能感受到激情的涌动。你会感受到一位年轻的心理学工作者睿智的思想、社会良知与责任感。如果说反思是本书的主旋律,那么,人情、灵性就是本书的最大特点。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单纯因为青少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目的在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此,我反对社会上散布种种数字,说什么我们的青少年心理不健康者占三分之一、二分之一甚至达70%以上。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指标”问题,二是“炒作”问题。我希望一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必须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青少年学生,对待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行为问题,必须以认真、坦诚加师爱的态度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切忌主观性和片面性。因为我们的广大青少年学生心理是健康的;即使有这样或那样问题的青少年要求心理咨询或辅导,也说明他们积极要求自身的心理健康。这就是青少年心理的特点,健康是主流。总之,不承认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是错误的,夸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比例也是不对的。我们的正确态度是坚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教育模式,而不是医学模式,最终的目的正如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的那样,“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