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卷《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出版了。这部书的出版对于
整个知识界、文化界和教育界都是一件大事。它为中国的知识分子,
为中国的学生,为中国的大人和小孩,为一切追求知识、热爱文化的
中国人,奉献了一份珍贵厚重的“世纪礼物”。
这部书的意义当然是多方面的。远的可以说它是中西文化交汇的
产物,对于中华文化也是一项重要积累;近的可以说它跟我们国家的
富强和现代化事业紧密相关。
可是,我认为其意义首先在于,而且主要在于它的教育价值。
首先,这部书对小孩有很大好处,它是家庭教育的最好读物。现
在的家长都非常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买什么书呢?我的建议是,应
该一开始就让他接触世界上最好的读物,最权威的知识和最通达的学
问。“这不会把幼弱的小孩子吓坏吗?”不,这样的书只会激发小孩
的兴趣,不懂的地方他会暂时放下,留待将来探索,而今天却已留下
深刻印象,种下思考的幼苗。其实,在西方,这部书往往成为家庭必
备书,无数科学家、知识分子或政界要人就是通过它了解到“科学”、
“天体”、“地理”、“长城”等方方面面的知识的。记得克林顿在
西安访问,回答民众提问时说,他最早知道“中国”就是小时候翻百
科全书看到的。家长们不必勉强自己为孩子讲解不准确的知识,更不
应把他送进“贵族学校”,最好的途径是领着孩子一起走进《不列颠
百科全书》这座世界公认的“没有围墙的大学”,畅游知识的海洋。
其次,它是常识教育的标准读物,提供全面而又准确的“标准知
识”。这一点很重要。记得胡适曾说过,他宁愿少上两年学,也要攒
下钱来买一本好字典,因为一本好字典提供“标准知识”,经常阅读,
受益无穷。试想今日充斥市场的粗制滥造之作,你就知道这部百科全
书的珍贵了。如果我们关于常识的见解受到错误知识的污染,生活就
会产生许多荒唐。
再者,这部书是发展通才教育的最佳读本。钱穆教授曾在一篇文
章里谈到“理想的大学教育”,主张发展人的全面知识,培养人的通
识眼光。今天的学生,差不多从进校的第一天开始一直到“博士”毕
业,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找一份工作,弄个饭碗,或者为了吃得比
别人更舒服些,活得更有钱更有地位。由于社会是分工的,或“人的
精力有限”,只能钻一门,成为现代社会大机器的一个小螺丝,或长
链条上的一个卡扣,这使得一些人眼光短浅,见识狭窄。这种趋势的
弊端已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有识之士正设法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我的看法是,当务之急要引导学生对百科全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经
常翻阅这部书将使学生眼界开阔,富于洞察力。
最后,也许是最重要的,它是一个人研究学问最好的指南。邓小
平说:“这是知识读物。”的确,这部书包含极有组织极有条理的系
统知识。一个人凭借这部书可以自学成才,走向博学;有了它的帮助,
一个人甚至可以超过他的同学或老师。书中的每一个条目都会告诉你
在这个领域有哪些重要内容,谁人作过何种贡献,历史的发展如何,
今日的前沿进展怎样等等。你的老师并不一定知道这些,而这些条目
的作者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老师。
我知道一个例子,王云五就是一个通读《不列颠百科全书》(英
文版)而自学成才的文化名人。1921年,胡适已是北大赫赫有名的教
授,新文学的泰斗,商务印书馆曾打算用重金聘胡适主持编译所,胡
后来没有就任,而是推荐了一位人才,他就是商务印书馆历史上立过
辉煌大功的王云五。王没有读过大学,更没有留过洋,全靠自学起家。
胡适认为他的学问、道德和能力都超过自己。王云五对中国文化的贡
献是多方面的,他创立“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和“四角号码检字法”,
具有革命的意义;主编《万有文库》,恩泽惠及无数读书人;主编
《中国文化史丛书》,用现代科学眼光审视和批判传统文化;编著
《王云五大字典》……有趣的是,王云五原计划把《不列颠百科全书》
翻译成中文呢!可是中国人真正把这一梦想变成现实已经是半个世纪
之后的事情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里大谈这部书的教育价值并非偶然。《不列
颠百科全书》发展史上两位极重要的主编哈钦斯和阿德勒恰巧都是教
育家,都著有极富创见的教育著作,都是通才教育的积极倡导者。而
且,为《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事业倾注20年心血的钱伟长教授恰
巧也是一位教育家,一位科学通才。
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这样一部汇集科学知识的书,会具
有如此巨大的教育价值呢?在这里,我愿意援引爱因斯坦的睿智通识
作结,他说:
科学影响人类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大家都熟悉的:直接地、
多数是间接地制造工具,以改变人类生活;第二种是教育———它作
用于人的心灵。草草看来,后者并不明显,但实际上,它至少同前者
一样锐利!
(《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