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北大企业研究中心举办了一个“建立正常有序的中国
IT产业环境研讨会”。微软公司的代表与《起来——挑战微软霸权》
的作者方兴东、王俊秀第一次面对面,正式对话。
今年,微软一再成为IT媒体关注的焦点,方兴东针对微软频频发
言,而微软一直采取低调处理的策略。此次微软终于愿意与这个批评
者坐下来对话,这不能不引起媒体的关注。然而这次会议并未出现媒
体记者所期望的热闹场面,微软策略还是:对公司,该出手时出手;
对媒体,该“低调”时低调。
微软市场服务部总监李浩、金山公司市场部副总经理王峰也参加
了会议,王峰坦率表示,金山目前所处的位置“非常微妙”。按笔者
的理解,所谓“微妙”,是指在“挑战微软霸权”的强劲呼声中,金
山是一个或被明示或被暗示的“挑战者”,当然也就是舆论上潜在的
受益者。王峰说,宣传和推广自己的产品是企业的权利,在这一点上,
金山“理直气壮”。金山将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拓展市场。今年下半年,
金山将采取一系列动作,加大市场运作的力度。节制的语气中透露出
一种逼人的气势。
微软李浩则声明,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微软在进行产品定价时首
先遵循的是全球市场的一致性和各软件不同版本的一致性,在此前提
下,才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用户的承受能力的问题。他认为,微软产
品的价格“相对比较低”,即将发布的Office 2000便是一例。他问道:
有比Windows更便宜的操作系统吗?一位记者反驳:也没有比
Windows更贵的操作系统,因为现在的事实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国用户
来说,只有Windows这一种操作系统。
在方兴东引起的争论中,“争”的成分大于“论”的成分。这需
要争论双方据理而争,力求合作式地理解对方,避免让分歧滞留在情
绪和个人趣味上。
方兴东说,他和王俊秀是抱着严肃认真、全面研究的态度写作
《起来》一书的,目的绝不是刻意针对微软,也不是要刻意攻击某一
具体公司。他们只是以微软为例证,“旨在唤醒产业的集体挑战意识,
旨在启蒙整个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应该具备的基本精神。”
说微软在推行产业上的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并不是中国人而
是美国人。这里所谓“帝国”和“霸权”都已经超越了原有的地缘政
治语境,对一家美国或欧洲的IT厂商与对一家中国的IT厂商来说,来
自“微软帝国”的霸权威胁同样存在,因为微软早已不单是一家“美
国公司”(不然美国司法部怎么会那么缺少爱国主义精神,死死跟微
软过不去)。然而我们的不少评论者偏偏执着于原有的语境,美国人
可以言辞激烈地批评微软,中国人只要对微软多置一词,就是“狭隘
的民族主义情绪”。只要你一提“挑战”,就有人来质问你“凭什么
呀?”这样的定性,这样的质问,能让人意识到,并非只有所谓“民
族主义”才是狭隘的——狭隘的国际主义和全球主义与狭隘的民族主
义同样可怕,同样不可取。
同笔者参加过的许多“研讨会”一样,此次会议虽然事先摆开了
意在“出戏”的阵势,但“剧情”并未充分展开,行于所不当行,止
于所不当止。偶尔出现的热闹也让人觉得是成群结伙地隔靴搔痒,偶
有真见地,但在当时的情景下,有如流星一闪,在未被注意中迅速消
失,有些人看到了,但也难见其详。这是一场未完成的交锋。或者说,
一场交锋早已经开始,并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展开和深化,而这样的
研讨会只是这一交锋的一个低调的甚至有些跑调的插曲。但其中毕竟
有些值得注意的音符,作文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