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软糖实验教师与充电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8-31

  过去,我们对IQ(智商)研究得很多,文章连篇累牍,汗牛充栋。近年来,心理学界开始注重对EQ(情商)的研究。先来说一个著名的“软糖实验”吧。美国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把一批学前儿童带到一间陈设简单的房间,他告诉孩子们,他要出去一下,他们每人现在可以得到一块软糖,如果有谁能够坚持不吃这块软糖,那么等他办完事回来后,就可以得到两块软糖。20分钟后,米歇尔回来了,他就给了那些没有吃掉第一块软糖的小朋友再发两块软糖。然后,米歇尔跟踪研究参加实验的小朋友,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结果显示,能等待的那部分小朋友的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小朋友。

  这个实验说明,自控能力的大小与成功与否有密切关系。研究者发现,许多人的智商没有明显差别,但成功率明显不同,这与情商有关系。甚至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20%靠智商,80%要靠情商。情商包括哪些内容呢?主要指人的情绪自控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情商表现了人们通过情绪控制来提高生活质量的能力,即如何激励自己,如何克制冲动,如何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对未来充满希望等。具备高情商的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对其教育的结果。

  在中学生身上,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考虑他人的心情,不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这些因素,或多或少、或强或弱地影响了中学生的发展。

  专家认为,是否单独开设一门情感教育课并不重要,关键是怎样进行情感教育。任课教师的素质最为重要,因为教师怎样与学生打交道,本身就是一个榜样,就是有无情感能力的实际范例。教师对某个学生的行为无论有何反映,都给学生进行了一次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不仅增加了师资的培训内容,而且扩展了学校教育的工作视野,使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职能,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感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工作决不仅仅是单凭一定的学科知识就能胜任的,优秀的教师=渊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艺+深刻的教育思想+人格魅力。

  这是《教师充电锦囊丛书·播种爱心》书中的一段话。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你读了这段话,是否对你今后的教书生涯有所启发呢?

  如今,已经有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中小学教师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我们越来越不知道怎么教了,到该怎么教呢?”确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很难。

  回顾20世纪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孤立静止地寻求教师专业中普遍适用的理性标准受到批评,机械类比、套用医生、律师的专业发展模式受到质疑。任何教师穷其一生都不可能遇到完全相同的教育情境,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教育情境的整体性、丰富性、多样性、不确定性受到高度重视。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去研究教育,探索能够适应新世纪需求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

  因此,《教师充电锦囊丛书》(广西教育出版社)试图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在特定情境中研究教育的某些思路。丛书收集整理撰写了大量教育案例,第一期出版六册,从“学习动机激发”、“爱的情感教育”、“课堂情绪调控”、“问题解决策略指导”、“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诸方面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了系列研究资讯。

  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并成绩卓著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如《课堂情绪调控》的作者张小雁是浙江省宁波东海实验学校副校长兼小学部主任、宁波市“教坛新秀”。张小雁提取自己从教生涯中所烙下的丰富又典型的个案,把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诸如好奇、兴趣、愉快、焦虑因素及其关系,逐一作了生动的描述与分析,揭示了调控课堂情绪的意义、方法和策略。张老师说,好奇是一种典型的短暂情绪,满足后很快消失,而兴趣是较稳定、较持久的。兴趣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好奇。区分兴趣与好奇,对于课堂教学情绪的诱发是十分有利的。在兴趣活动中也伴随一定的焦虑。适度的焦虑有积极作用,过高或过低的焦虑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愉快是一种主观体验,是幸福的主要因素。愉快在体验上有强弱之分,过强或过弱都会抑制思维。只有经过探索而获得的成功,才能恰如其分地体验愉快,增强自信心。这就是说,课堂教学上,对这四种情绪都要把握一个“度”字。在操作中,只有合理整合、伴随得当,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张小雁从她近几十年来所撰写的几十万字的日记和教学随笔中,筛选出感受最深的课例或事例,整理成书。尽管只是薄薄的一本,却是一位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接受最新教育理论指导的一个结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