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教育部批准,吉林工学院更名为长春工业大学。4月18日,学校举行了更名揭牌庆典。张德江校长在喜悦的同时,更多地是考虑更名后学校今后的建设与发展。我们之间的一次谈话,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始的。
记者:长春工业大学从1952年创建,如今已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作为省属重点多科性大学,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方向紧密结合地方的社会需求,围绕吉林省确定的汽车、石油化工两大支柱产业,医药、电子、食品等重点产业开展办学。那么,在学校更名后,学校的发展主题应该是什么?
张德江: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是高等院校永恒的主题。进入21世纪,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创新教育越来越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努力学会学习。特别是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选择性和人才市场竞争的严峻性。所以目前学生中蕴涵着很大的学习与成才的积极性,亟待我们去引导,去开发,这是我们提高育人质量,突出人才培养特色的一个好时机。
记者:“学会学习”是一个时代的呼声,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请您谈谈对“学会学习”的理解。
张德江:国内国外的高等教育都在搞教学改革。教学本身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但这些年的教学改革普遍地强调教的改革,以至教学改革缩变成了单纯的“教改”,而忽视了“学改”。因为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最终都要落到学生身上。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没有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追求,对学习过程的投入,对学习方式的改革和学习效果的提高,再好的“教改”也是徒劳的。因此“教改”要和“学改”统一设计,同时运作,一个成功的“教改”本身一定要包括对“学改”的引导和拉动。
学会学习的教育大致包括:
一是激发与培植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学习。大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习惯和学习的能力。在这方面,我们的教学至少有如下几点需要改革。
第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虽然这个问题提了多年,但目前还是解决的不好。在课堂这个舞台上,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对学生所要求的是跟上教师的思路,理解教材的内容,训练的是求同思维。学生被动地听课,课堂提问和讨论很少,有的甚至一点没有。学生的参与意识,求异性思维被大大地压抑。课堂气氛大多比较沉闷。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多设计一些提问和讨论,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观众变成演员,而教师则首先要当好导演,然后才是演员。古希腊有位哲人普罗塔说过一句名言:“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
第二,我们的教学,大多讲得太细,有板有眼,这样的教学就像喂婴儿一样,把食物嚼得很细,口对口地喂给学生,学生吃得很省劲、很舒服,但是天长日久,学生自己找食吃的能力,学生的消化能力都退化了,其独立学习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就明显不足。
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越糊涂越好。恰恰相反,教师必须把重点、难点在课堂上讲清楚、讲透彻,并且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由他们去自己掌握,这样的教学对学生锻炼更大,更有味道。
二是加强知识的转化,由输入与吸纳知识到转化为能力与素质。大学生上大学,首先是要学习知识,但上大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学习知识,而是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能够成才。
人才的要素包括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缺一不可。知识不等于能力和素质。知识必须转化成能力与素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就像一个人吃下食物不等于增强体质,需要吸收才可能增强体质一样,这些知识必须经过应用训练才能转化成能力,必须经过内化及环境熏陶,才能转化和养成良好的素质。就像化学反应,学校和教师负责提供催化剂和反应所需的其它环境,其反应过程只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知识存在着过时和忘记的问题,而能力和素质是更稳定更长久的。美国物理学家劳厄说过一句名言:“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剩下什么呢?我看就是由学到的知识而转化过来的能力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