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用“照葫芦画瓢”比喻初级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在语文界干脆就有人把那些与写作练习者水平接近、而又略胜一筹的、便于写作练习者模仿的优秀学生作文称作“葫芦文”。张中行老先生在他的《作文杂谈》中也谈过仿写对初学写作者的意义。而“瓢”画得怎么样,除了要看画“瓢”者的悟性,更要看那“葫芦”本身是否规矩、美观、有创意。
在最近举办的一个推荐作文书的座谈会上,作家肖复兴直陈对目前作文书的忧虑和不满。在通常的座谈会上难以听到的批评声音,让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虑铺天盖地的作文书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写作中担任的角色,以及什么样的作文书对学生才是有用的种种问题。让我们听听坊间人士的看法。
作文书不能立等可取
肖复兴(作家):我把目前的作文书归为三大类:一是分门别类,描写人物的、描写事物的、描写动物的……抓到篮子里就是菜,抓到什么都能编出五花八门的书来;二是大卸八块,像庖丁解牛似的把作文材料肢解了:描写景色的、描写动作的、描写心理的……分得非常细;三是按部就班,标榜同步。现在的作文书大多偏重于规范性的、机械性的训练,没有更多的考虑学生实际的需要,解决不了他们在写作中遇到的诸如没的写、没词儿等实际困难。到头来,作文书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提供了一个应付老师的工具。
叶圣陶解放前编过《作文20例》》,里边的文章都是精心给中学生挑选的。现在的作文书要不就是选文过多,以求书厚点,码洋多点;要不就是选文太随意。
我希望编书者更负责任一些,更认真一些,编出来的书更实用一些。
我希望作为家长、老师、学生,对作文都不要采取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不要抱着那种立等可取、急于求成的心态,而应该真正认识作文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在我看来,其他科目只是伴随学生思维成长,只有作文是伴随他们心灵成长的,将影响他们一生。
作文书仅是学习辅助材料
刘淼(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将学生的优秀作文编辑出版,对激励学生写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对初学作文者来说也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目前作文书种类繁多,良莠不齐,加上一些以商业为目的的作文书混杂其中,学生很难从中找到适合于自己的优秀的作文书。
作文书中的文章是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同龄人的生活,体会同龄人对生活的感悟。在学生的写作练习中,它可以充当合作学习伙伴的角色,但作为学生写作的范文还需商榷。毕竟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学生作文的范文应该是大家的作品,而作文书仅是一种辅助性学习材料。
徐文敏(北京三帆中学教师):我一般不希望家长给孩子买作文书。要提高写作水平,关键是让孩子自己去看去想,增加阅历。我跟学生说,借鉴别人的写法可以,但如果直接照抄,就如同到别人的衣柜里挑选衣服,那不能表达你自己的情感。你有你的生活,为什么对自己的生活视而不见,照搬书本上冷冰冰的东西?
作文书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使用,但前提是老师必须帮助学生挑选。指导学生读透人家的作文,观察感受自己这一份生活。我们学校把本校历年的优秀作文搞了汇编,低年级学生会觉得亲切,少了距离感。我觉得质量不错。写作课有时让学生带来,先研究作文选上的文章。现在的学生挺有批判性,会提出问题,认为自己能比书上的写得更好。
买作文书一定要小心
陶立力(北京19中初一学生):好的作文书对人还是很有帮助的。我在阅读的时候总是把好词、好句、好段都抄下来,如果这一篇文章都很好的话,我也会把整篇文章抄下来作为积累,没事的时候仔细琢磨人家文章的妙处。现在我给自己规定每周至少抄一篇好文章。
据我了解,现在市场上有些作文书很不负责任,比如某人的一篇作文获了奖,就有人把他的所有不知好坏的作文全收集起来编成一本书,拿去出版发行了。所以买书时一定要小心、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