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继承前辈经验办好幼儿教育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11-01

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幼儿教育思想家,三位前辈都生於一八九一年左右,正是国家多灾多难的时期。他们年龄相仿,深感弱国无外交,被外人侵略欺侮的耻辱和悲愤,锐意改革中国教育,极力提倡幼儿基础教育的重要,大声疾呼教育兴国。

  陶行知信仰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他倡导「创造精神」、「开辟精神」,主张「教、学、做合一」,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教学生学。他的开放型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生活教育」包括了三个基本内容:(一)生活即教育;(二)社会即学校;(三)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把平民化教育放在首位,认为小学教育是建国的根本,幼儿教育尤为根本的根本。他提出中国教育现代化,一生为人民办教育,办平民的、省钱的、适合国情的幼稚园。可惜陶先生因脑溢血,五十五岁便与世长辞,但是他留给后人丰富的思想,遗产及为人的表率是我们后辈的楷模。

  张雪门教育哲学思想深受儒家孔孟学说的影响,极富爱国观念和伦理观念,对於幼稚教育的独特见解是来自他本人实际的经验和体验,他研究中国幼儿教育根据三个原则:

  (一)中国传统文化;(二)国家民族需要;(三)儿童心理发展。

  中国的文化以人文为主,张雪门所倡导的「行为课程」重视幼儿实际行为的发展,认为幼儿在幼稚园的生活实践是行为课程,只要幼儿能自己做的,都应该有机会给幼儿自己去做,根据幼儿生活直接摄取生活的经验而来的实际行为。只有从行动中所得的经验才是真实的知识;以行动中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从行动中解决问题的成功,才是真实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上注重实物的直观教学,使实际事物和感官相接触而得到实际的经验和智识。

  张雪门极尊重儿童的独立地位,提倡儿童权利,重视儿童价值,强调儿童潜能。在行为课程的进行,往往用民主方式,徵求意见,提议、讨论、表决,养成儿童民主的观念和习惯。

  张雪门终身矢志於幼稚教育,自一九四六年迁居台湾后,积极办学,培训幼师,对台湾幼儿教育影响极大。

  陈鹤琴是中国第一位用观察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他的名著《儿童心理的研究》及《家庭教育》对中国幼儿教育界影响很大。陈鹤琴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植儿童就是为国尽忠,为人类服务。」他对幼师的培训非常重视,在中日战争极困难的时期,枪林弹雨下肩负培训幼师的工作。今日中国的幼儿老师仍能代代相传地,保持一队极富使命感、学养、素质都相当高的幼师队伍,陈鹤琴是功不可没的。

  香港妇女基金会在香港举办首次的介绍中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张雪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是十分有意义的,目的是让香港的幼教界认识祖国和了解中国人的教育哲学思想。

  学问是慢慢积累下来的,前辈遗下的丰富智慧和经验,是后人宝贵的遗产,我们当珍惜、重用。当接着棒子踏上人生旅程的时候,希望从中得到启示,突破,创新,承先启后以致发扬光大。取他人的长,走自己的路,人类数千年文化历史就是这样不断地随着人类的智慧推进。小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如何在纯洁的小脑袋里播下明智的种子,带进康庄的大道,成为社会国家的栋梁?愿与幼儿教育工作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