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股风气,似乎是由那家“姐妹小吃店”开始的。先去市场买一大麻袋便宜的小土豆。那真的是小土豆,每个大概只有鹌鹑蛋那么大,买回来,一剖两半,扔大锅里煮到半熟。这时候炒菜铁锅里的油也辣锅了,泼下去,在油锅里滚滚地炸成金黄色。旁边一个米黄色大盆子里早调好了作料:朝天椒磨制的辣椒粉,少许味精,盐巴,一些胡椒粉,少许花椒粉,香料……等到有顾客来了,花上五毛钱(四川的小小吃是真的便宜到砸死人),女店主便拿起一边搁着的大铁笊篱,捞上满满一勺,倒进洁白的盘子里,洒上切得细细的绿生生的葱花,加一小勺作料在盘子边上。洁白的底色衬着金黄、少许的绿和红,光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动。
何况是真的好吃。
那种炸土豆,外面往往带一点焦糊,而里面却是刚刚好,软软的,透着清油的香味。说起来那种菜籽榨的清油,比北方惯用的花生油真的是多了一份清香。家乡有位世叔,去北京工作了3年,谗清油谗得不行,某日有乡人捎来一瓶清油。世叔下锅热油,拌上朝天椒粉,就这样什么菜也不用也狠狠吃了3大碗。
好,闲话少提,只说那清油的菜籽香混着土豆本身就有的鲜美软和,刚进嘴时,牙齿先接触到外边那层或脆或糊的皮,再一咬,里面那股软腻鲜香便出来了。因为锅里除了油,并无其他调料的缘故,味道显得稍淡,这时那撮调料的作用便出来了:用牙签戳上一块土豆,斜斜地蘸上点子红红的椒盐,再送进嘴——香料的香,辣椒的辣,花椒的微麻……配上土豆的天生美味,那是一种无法描述的好吃——是属于民间的,那种鲜辣辣活泼泼的好吃。
姐妹小吃店的生意因此而意外地好。四周的店家善于效仿,3天之内,家家门前都支上一个大铁锅,里面翻滚着金黄色的炸土豆,而且花样开始层出不穷:调料的味道由单一的香辣椒盐发展到咖喱味、烧烤味、麻辣味、红烧牛肉味……记得有一家别出心裁,先在油锅里用葱蒜以及韭菜爆香,再把土豆倒进锅去,这样出来的“荤”土豆,又别有一番风味。
那时候我们换着地方吃,今天吃“姐妹”的,明天吃“老六”的……高三时间紧,课间抓住那10分钟冲出校门,快快地买上一塑料兜子,抓上一大把牙签,拎回课堂上,背着老师把炸土豆传来传去,低着头大快朵颐。再下课了,再出去买。要是被辣得说不出话来可以顺便叫同学捎上一杯店家自制的冰果汁,也才五毛钱一杯。
说起来也奇怪,天天都这样吃下去,居然也不会腻。更奇怪的是,鼻子一向尖的老师们,在满班都是浓郁的土豆香的情况下,居然一次警告也没提出过,除了每次校会上校长还会照例三令五申不准上课吃东西。
高三就这样过了,伴随着冰冻红枣银耳羹、绿豆汤、小串麻辣烫……也正因了它们,高三才不像别的大城市那般无聊和死板。
转眼毕业后进了南开大学。今年初,也就是大二的寒假回家去,看见这一届的高三学生还在补课,十点多了,那灯仍白剌剌地亮着。心里又觉得可怜又有些恶毒地幸灾乐祸。不久放学铃响起来,一堆学生涌向外面的各个小店——“年年岁岁店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跟着进了一家店,却发现学生们要的不再是炸土豆,而是——“一份狼牙土豆!”
“狼牙土豆?!”我吃一惊,赶快要了一份,天!这种改良产品呈带锯齿的长条状,形似狼牙,切后直接下锅炸到断生,捞上来拌上辣椒油、鸡精、几滴香油和花椒油、胡椒粉香料……加上切碎的芫荽、葱花——味道比原先的不知好了几百倍!
我微薄的幸灾乐祸转眼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满肚子的嫉妒升腾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