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不倒。一是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哪怕是尴尬的问题,教师也要用赞许的眼光鼓励之;二是对学生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要千方百计地寻找答案,在回答问题的同时还要重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问、敢问、善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喜欢学习、有较强学习能力并且善于思考的教师。
难不倒。教师对施教过程中遇到的任何困难都能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当前,教师有来自三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少数学生在课堂上有意无意的“恶作剧”使教师措手不及;二是工作中的困惑、难题、矛盾、冲突。比如“问题学生”的有效教育、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搞好教学与自身“充电”的兼顾等;三是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的高期望值和高要求。为此,教师要有坚强的意志,做到坚韧、刚强,不向任何困难和挫折弯腰。
气不倒。有时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一些、批评严厉一些,学生认为教师在刁难他(她),心生怨恨;而家长又往往听信自己子女的一面之词,也对教师的做法不理解。碰到蛮横的家长,还来学校辱骂甚至殴打教师。面对此情此境,教师应虚怀若谷,“气不倒”;应该认真分析原因,改进工作方法,善于与家长沟通、合作。
累不倒。中小学教师工作很累很忙,但要撑得住、做得好。教师不应该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而应该是“长明灯”,照亮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要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工作效率。(浙江省金华教育学院 阮为文)
看了《现在的孩子真的很难教!》一文之后,忍不住想就家教问题说几句。
当教师的,大多真心诚意希望自己教的学生个个成才,盼望每个孩子都积极向上、天天进步,这种心情是绝对不用怀疑的。教师批评学生,即使批评错了,或批评得有些过火,家长也应该理解: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希望孩子进步。因此,家长面对教师的过火批评或错误批评,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挑剔,甚至指责教师,应单独与教师当面交谈。给教师充分的理解与信任,这样才会同心协力地把孩子培养好。
那么家长与教师如何密切配合教育孩子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1.当自己孩子有什么具体、正当的要求需要教师特别对待的,如换座位,最好自己直接找教师,不要托孩子带口信。2.如对教师的工作有建议,不要用指令性语言。3.不给教师提让人为难的要求,如给孩子什么职务、不准与谁一起玩、期末必须考第一名等。4.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代孩子向教师撒谎,更不能隐瞒孩子在家中的不良表现。5.不要在教师面前过度赞扬自己的孩子,也不为孩子的某些不足作解。6.不在孩子面前谈论教师的不足或不对,如果教师确有失误,应该向教师直接指出。7.不能将社会上的“关系学”方法用在教师身上,无论家长与教师有多深厚的交情,都不能代替孩子在同龄人中的公平竞争。
总之,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只能是平等互助的、齐心协力的朋友关系,只有双方同心同力且方法得当时,关系才会融洽,才会出现“1+1>2”的教育效果。(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教育局 曾叙)
读罢《现在的孩子真的很难教!》,我深深理解这位教师的烦恼。不可否认,如今的独生子女身上确实存在一些缺点,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又会惊喜地发现,独生子女身上又有许多独特的“闪光点”。笔者认为,只要教师能更新观念,有效地实现家校合作,最终,我们会发现,现在的孩子其实也并不难教。
更新观念。教师要真正认识孩子,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尤其要学习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掌握儿童心理活动的规律,并以此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换位思考。家长偏爱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常情,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对这点给予充分理解。我们知道,教师评价学生至少有两个大“参照物”:一是自己过去曾经教过的学生;二是现在面对的所有的教育对象(一个班甚至几个班学生)。家长评价孩子至多是两个小“参照物”:一是自己或家人的过去;二是孩子的同伴。由此,某个孩子在教师心目中的位置和他(她)在家长心目中的位置肯定有差距,有时,这种差距还非常大。但这种差距并不是不能缩小的。研究表明,教师和家长如果能实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就能够使他们之间的认识趋于一致,从而达到教育效果最优化。
有效沟通。有效沟通是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纽带和桥梁。沟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家访、家长会、书信联系等,这些都是解决常规问题的手段,一般都是定期进行的。对于特殊问题,还可以采取专访,即教师登门和家长坐下来面对面地协调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沟通,关键的是要求沟通的双方必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态度上是诚恳的,在措施方法上是有效的。(安徽省铜陵市教育局 张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