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一个学校仨书迷校长带动整个学校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8-01

  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的傅国杰、司家栋和王凤林三位校长,平时酷爱读书,颇有心得。在他们的带动下,跃华学校师生们的读书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皓首穷经 劝读劝学

  跃华学校首席校长傅国杰,走过了40年的教学生涯,有着20年的校长经历,积累了丰富的读书、治学经验,撰写了5部教育教学专著。他虽已年过花甲,但孜孜以求的读书精神却不减当年。

  他嗜书如痴,爱书如命,每星期必去一次书店,每次都是满载而归。书房里,四壁无闲,书香盈室。在一般的图书馆都很难找到的布鲁纳的《教育过程》、赞可夫的《和教师谈话》等外国教育名著,在他的书房中都能找到,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他的藏书,绝不为过。

  傅国杰藏书多多,但他更注重读书用书。他常说,工作忙,并不影响读书。每天,不论教学任务怎么紧,管理工作多么忙,应酬杂事如何多,他都要挤出时间读书,并且读得很精细、很认真——作批注、记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比小学生写作业还认真。几十年来,他不但读尽了自己收藏的书,学校图书馆的书也几乎读了个遍,有时还要跑到市图书馆去借书。更重要的是,他把读书的体会和收获,应用到平时的教学和管理中——语文教学高屋建瓴、出神入化,学校管理得心应手,井井有条。教学业绩、管理政绩异常突出,在山东省乃至全国都很有影响,连续被推举为全国语文特级教师,山东省中语会副会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共十四大代表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皓首穷经,孜孜不倦,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全校师生做出了表率。他教育师生要勤奋学习,倡导和激励师生勤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他借用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阐述的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来说明读书也必须经过这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断天涯路”,这是第一种读书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种读书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种读书境界。他还写下了许多劝读劝学的文章,如:《勤学篇》、《天道酬勤》、《我爱书》、《好书啊,我梦寐以求》等,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用以规劝世人热爱读书、热爱学习。全校师生在他的影响和激励下,一度掀起读书热潮,并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校有意识地把读书活动列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之中,每学年都要开展扎实有效的系列读书活动,学期初制定读书计划,确定读书目标,期中有督促,期末有检查评比。现在,读书活动已成为全校师生一种精神需要,成为他们学习和工作中的一种自觉行为。

  惜时读书品真味 散尽千金购好书

  校长司家栋,堪称珍惜时间、刻苦读书的高手:在全面完成学校管理任务的同时,利用零碎的时间抓紧读书。他总结出一天里的最佳读书时间是:三餐前和下班后各半小时,加在一起有两个小时,能细读两万多字的书籍。物理教学专业方面的、学校管理方面的、WTO方面的、国际形势方面的等等,读到有价值的书页,或作摘录,或全篇复印,并与几位好学的同仁共享之,于工作、于个人修养,均有很大的裨益。他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达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饭可以不吃,书不可不读,酒可以不喝,书不可不买。办公室里,橱子里是书,桌上是书,居室中,床上是书,枕下是书,走进他的领地里,就走进了书的世界。管理是他的工作,读书是他的生活,他走进了书中的真境界,品出了书中的真趣味。

  他不断给自己加压,给自己提出读书新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他倡议每周二为英语日,要求师生员工在这一天全部用英语交流。开始时,大家觉得不习惯,他便带头学起英语来。从没学过英语的他,虚心向英语老师请教,向学生请教,背单词,练口型,半年下来,就已经能够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在他的影响下,英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更加高涨,其它学科教师也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每周二,教职工与学生之间,教职工之间,学生之间,都自觉、主动地用英语交流,连学生出操时喊出的口号,也都是英语的。

  他还主张: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要不断填充新的图书和报刊。每学年初,他都要组织各科教师南下济南,北上京城,选购适宜学生阅读的各种图书。他规定,教职工在外出参观学习时,每次可为学校代购百元左右的图书,可以自己阅完后再送交图书馆登记上架,这样,每年填充到图书馆的图书都在十万元以上。同时,选择订阅适宜学生阅读的二百多种报刊杂志,开放两个大型阅览室,供全校师生阅览。在他的倡议下,每个班级都建有班级图书角。图书角里,有师生共同捐献的各类图书,有用班费购置的图书。各班级还组织学生每人订阅一种报刊杂志,存放在班级图书角,供全班同学阅览。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各类图书、报刊杂志种类齐全,花样繁多。为开展读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司家栋校长心里很清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与读书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搞好读书活动,就带动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他自己惜时读书,品味真情真味,所获多多,同时也给全校师生做出了表率。为了活跃师生的读书活动,他站在未来发展的高度,制定出宽松的购书政策,购得了一大批千金不换的好书。他想方设法,为师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提供周到的读书服务。司家栋,推动了跃华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读书活动,促进了跃华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博览精思 促教促读

  在跃华中学里,傅国杰的读书思想为开展读书活动打下了思想基础,司家栋的购书政策为开展读书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而常务副校长王凤林卓有成效的读书组织管理,有力地促进了读书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语文新大纲出版后,他对照旧大纲仔细研读,找出区别,指出变化,把握实质,吃透精神,十遍百遍之后,竟能背诵如流。在语文教学方面,他盯住叶圣陶、张志公、刘国正、魏书生、于漪、程翔等几位语文教育专家的方法论著,精研细究,认真品读,取他人之长,为己所用。几年来,他在语文教学方面有所建树:课堂教学受到省市专家好评,语文教学实验,获得省级科研成果一等奖,教学论文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生作文指导》等多种语文报刊杂志上发表,2001年,被推举为中语会教改中心理事。

  他读历史、读地理,古今中外都喜欢涉猎。他特别喜欢地方史志资料,在学习、分析、借鉴的同时,还对一些失实的误说进行校正。如:山东省德州市北郊有一座明代的菲律宾的王墓“苏禄王墓”,景点介绍和当地传说,都说它是“中国大陆上惟一的外国王墓”,德州中小学校本教材《德州地理》也持这一说。王凤林根据自己的读书印象,找到了详实的历史资料(南京还有一座文莱国的国王坟墓),对此“惟一”予以否认,并在《德州日报》上撰文指正。在《德州历史》上,写了东汉德州人赵苞舍孝取忠的事迹,文字里,认为汉代辽西郡治所柳城,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昌黎县。王凤林根据自己研读史书的记忆,查找到准确的资料,指出汉代的柳城是现在辽宁省西部的朝阳市。

  文学方面的书籍王凤林读得更多,古今中外的名著自不必说,现在流行的各类散文随笔,他也是情有独钟。不但读,他还爱写,这个原市级作协会员,尽管工作很忙,但每月都有一篇作品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王凤林组织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师生读书活动:组织班主任学习《魏书生班级管理艺术》,每人一本,利用两周一次的班主任培训时间,分章按节地进行讲授,并结合班级管理实际,组织讨论会,提高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上海“成功教育”理论,通过集体学习、分组学习和印发材料、写体会等读书学习方法,达到读书学习之目的,通过案例分析,分析“成功教育”的运用效果,使全体教职工都能够掌握成功教育的原理,并灵活运用成功教育的原则,对全体学生开展成功教育;组织全校学生开展“端正思想、勤奋读书”的系列读书学习活动,使全校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形成稳定的读书学习心理定势:聘请北大博士生王晓峰做读书体会报告,傅国杰校长做“端正思想、勤奋读书”动员,搞读书比赛、朗读比赛,各班建立图书角等。“端正思想、勤奋读书”的每一项活动都落到实处,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比如各班建立的图书角,有个别班级流于形式,缺少实效,王凤林就一个班一个班地抓落实。在初二·四班,他看到书橱里的书很少,就把自己家中的藏书捐出了30多部,并发动初二·四班的任课老师给学生捐书,又发动全班学生捐书。

  在傅国杰、司家栋和王凤林三位校长的带动下,跃华学校把阅读教学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点,他们采取了名篇百读的带动战略,把学生引入读书的真境界中。教师在指导上下功夫,学生在感悟中受熏陶。

  开列名篇,教会方法。每个年级都结合实际,给学生开列出名篇书目,包括古今中外的著名小说、诗歌、散文、戏剧20至40部(本)和正在发行的精典的报刊杂志6至10种,分为必读、选读和浏览三个层次。在阅读方法上,教会学生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在微观上深入理解。宏观方法上,分为领悟题目、寻找立意、体会感情、欣赏意境、理清线索、揣悟语言等几个方面。微观方法上,分为抓住关键词语、抓住中心句子、明晰句子之间的关系、比较段落之间的不同、巧用参考资料、巧分层次和结构、分析细节、评点主题内容和写法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先从宏观上分析、综合和概括,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再从微观加深理解,通过对字词、句子、句群的阅读想象,迅速地激起共鸣,产生兴奋,从而入境、入情、会心。

  在跃华的校园里,处处有书籍,处处有书声。读书成为时尚,读书成为师生们的精神需要,读书促进了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