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责任,她用爱心召唤着学生;因为责任,她永未停止创新的脚步;因为责任,她带领全校师生走向了新的辉煌。她总是说,教书育人是世间一部很大很沉的词典,而“责任”是这部词典里最重的一页。
她说,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责任。28年来,无论发生什么,只要是与她肩负的这份教书育人的神圣责任相碰撞,所有的一切都要让步!
今年4月,海南省海口市第九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吴素秋,光荣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作为海南省教育系统惟一获此殊荣的人民教师,吴素秋感到光荣,更觉得责任重大。面对祝贺与称赞,她知道要继续当好一名人民教师,站好三尺讲台,脚下的路还很远很长。
义不容辞的责任
1974年7月,19岁的吴素秋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天真可爱的学生,明亮庄严的教室,神圣无比的讲台,一下子成为吴素秋心中的最爱。
1993年3月,吴素秋开始担任海口市第九小学的校长助理;同年9月,担任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这时,她觉得自己肩负的责任更重更大了——她既要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更要当好一名人民教师。那时,无论工作多忙,她依然坚守班主任的岗位,依然坚定地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传授知识、传授做人的道理。
20世纪90年代初,在学校读书的单亲家庭的孩子愈来愈多。吴素秋班上有位姓苏的学生,由于父母离异,身心受到巨大伤害,精神几近崩溃边缘。吴素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放学后,吴素秋几经周折来到这位学生家里,学生的父亲态度极为冷淡,但吴素秋仍是满腔热忱,耐心做着他的思想工作。做事韧性十足的吴素秋数次登门,终于用她的一片诚心感动了这位学生家长。有一天,吴素秋主动帮助这位学生家长做了一顿晚餐,然后坐下来与他们父子边吃饭边交谈。那晚,平日看上去像个小老头似的沉默寡言的学生笑了,孩子天真快乐的本性在老师爱心的召唤下开始复苏。学生的父亲面对孩子久违了的笑脸,一时激动得竟说不出话来。他紧紧地握着吴素秋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接着,吴素秋又找到学生的亲生母亲,请求她常来学校看看孩子,多给孩子一些母爱。吴素秋的爱心与诚意,深深打动了学生已离异的父母。学生母亲感慨地说:“真没有想到现在还有这么负责的老师。”现在,这位学生已大学毕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吴素秋总是在说,教书育人是世间一部很大、很沉的词典,责任是这本词典里最重的一页。做人十分低调的她,却视责任如泰山,她觉得为学生做所有的事情都是应该的,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永远年轻的讲台
“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
吴素秋充满感情的朗读声,在教室里萦绕着,一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聚精会神地看着讲台后面的大屏幕。她正运用多媒体给学生们上《荷花》一课。
为了把学生带入荷花美丽的境界之中,吴素秋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她将教学策略和多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电影中的蒙太奇巧妙地引进课堂,从朵朵荷花到一池荷花,画面层层推进。“看着这一池荷花,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觉?大家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仿佛看到些什么?”这时,舒缓轻柔的音乐在学生们的耳畔响起,一双双小手齐刷刷地高举起来,大家纷纷开动自己思维的小马达,畅谈对美的感受和向往。课堂的气氛此时此刻更加活泼、自由、轻松。这是多年来吴素秋一直在追求的课堂教学效果。她常对自己的同事们说,要想让讲台永远年轻,永远充满青春的朝气和活力,永远吸引学生们的目光和心灵,做老师的就永远不能停止创新的脚步。她的《荷花》一课,在全国优质电化教学课堂评比中,获得二等奖;录制的音像带经中央电教馆出版在全国发行后,深受同行的赞赏与喜欢;她撰写的《从三个方面入手,发挥电教手段优化小语教学的作用》等3篇教学论文,荣获全国论文评比一等奖。
科研兴校,科研导航。多年来,吴素秋主持指导的全国性课题多次获奖。然而,又有多少人能想得到,吴素秋为了让知识的甘泉在这永远年轻的讲台上永不枯竭,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时间、精力、汗水和勇气,又做出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牺牲。
身患绝症的父亲病重一年,她没有请过一天假照料,只在父亲病床前守了一夜。就是那一夜,她还怀抱着课本和备课笔记本,一边照料父亲一边在父亲的病床上写着她的教案。家里的亲人不理解,指责她无情无义。可是她每天就只有24个小时,教书育人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她既然选择了这份责任,就要勇敢地承担起这责任所带来的一切。时间对于吴素秋来说永远都不够用,甚至她自己患了重病,都舍不得请假去医院治疗,以至延误了最佳的诊治时间,不得不动手术治疗。按医生规定,出院后她至少要在家里休息两个月,可她出院才一个星期,在家里就再也躺不住了,她不顾亲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又回到学校为孩子们上课。每当看到她一手挟着课本,一手扶着楼梯的栏杆,一步步艰难地在台阶上移动着双腿向教室走来时,有的老师含泪劝她说:“你不要这么拼命,等病完全好了再给学生上课也不迟啊。”可吴素秋知道,自己受点苦没关系,孩子们的课一节也不能耽误。多少年来总是如此,无论发生什么,只要与她肩负的这份教书育人的责任相碰撞时,所有的一切都要让步于这不可动摇的神圣责任!
接过鲜花和掌声之后
1998年元月,吴素秋接过了海口市第九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的重担。有人说,她也接过了鲜花和掌声。此时的海口市第九小学事业如日中天,已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度。而刚刚上任的吴素秋要想保持和超越这一切,谈何容易。许多人都悄悄地为她捏着一把汗。
有着56年历史的海口九小,是一所在海南岛闻名遐迩的老牌学校,可用于教学的面积仅有8亩多,曾有过55平方米的教室容纳96个学生的记录。1998年,吴素秋刚一走马上任,目光就瞄准了这多年的老大难。新世纪初,在海口市委、市政府等部门大力支持下,学校毅然举债,建起了一幢5000平方米的7层教学楼。2001年建成使用的以千兆以太网为骨干的校园网络,给这里的师生开启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将海口九小的师生带入了一个更加神奇美妙的知识世界。学校以海南省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海南省电教示范校,并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人常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吴素秋始终坚信,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教师,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她亲自率领全校教师采撷百家名师之精华,加强教师基本功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训练。多年来,她始终坚持在学校年轻教师中开展“师带徒”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她这位“校长师傅”,每星期都与她的“徒弟”一起备课、听课,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的难题。作为海口市中小学青年教师学科的带头人、培养“十百”工作的指导老师,海口市小学语文学科指导组的副组长,她把指导青年教师、培育他们成长,同样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她亲自指导的许多青年教师在省市各种教学评比中获奖,有的已成为教学骨干。
1998年,吴素秋被评为海南省优秀教师和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999年,被评为海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2001年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光荣称号;而在她走向校长岗位之前,她已获得海口市十大杰出青年等多项荣誉称号。
接过鲜花和掌声之后的吴素秋,仅用了4年时间,以她的智慧、胆略、魄力和视党的教育事业重于泰山的责任,带领海口市第九小学的全体师生又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展望未来,吴素秋信心满怀。她说,她这一生要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她的崇高责任,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