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8-18

 全国著名重点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座落在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四川省成都市。她是在周恩来总
理的亲自关怀下于1956年创建的,是新中国第一所门类齐全的电
子科学技术大学,是全国最早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教授
任职资格审定权及全国电子类院校和西南高校中唯一首批建立博
士后流动站的高校。现已发展为以电子信息学科为核心,工科为
主,工、理、管、经、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现占地800余亩,拥有校舍面积36.1万平方米和1.8万余
台仪器设备及120万余册图书。学校图书馆在采集、收藏、 整理
图书文献书面,《中国大百科全书》所列国内电子类学科书刊和
经典著作均已收集齐全。全世界一些权威性刊物,如美国电气与
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期刊85种及其会议录、英国电气工程师
学会会议录、日本电子通信学会出版物等均全套原版收齐珍藏。
在全国高校中,电子与信息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图书文献我校收
集最为齐全、系统、完整。全国图工委认为,该校图书馆电子与
信息科技文献馆藏已达到研究级水平。学校现有在校生近 10000
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有1000余人,教职工3000余人。
  学校现设有通信与信息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信息材料工程、管理、人文与社会科学、成人教育7个学院、 20
个系、50个专业。拥有通信与电子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
与系统、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半导体与
微电子学、电子材料与元器件、计算机应用、光学等9 个博士点
和26个硕士点,其中5个博士点为国家重点学科、7个博士点招收
博士后。学校还建有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网络技术、大功率微波
电真空器件技术、通信抗干扰技术、强辐射技术等4 个国家级重
点实验室,计算机辅助工程、光电记录技术、特种显示器件技术
等11个工程研究中心及高能电子学、应用物理等13个研究所。在
电子学与通信领域,学校已培养出的博、硕士生数量和拥有的博、
硕士点,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均居全国所有高校
首位。
  学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行“人才工程”,师资
力量雄厚,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素质优良、学术造诣较深的师资
队伍。其中有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有三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
员,有教授180余人、副教授600余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
博士、硕士学位的占总数75%以上。
  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前提,
适当扩大办学规模,重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办学方针,积极推
行教学改革,优化专业设置,注重多种能力培养,教学质量、稳
步提高。近年来,学校获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的数量和等级居四
川省、电子工业部部属院校前列,累计获国家、部、省级教学奖
励138人次, 在历次全国和四川省统考及竞赛中我校学生均取得
优良成绩。学校培养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盛纲等我国电子学与
通信领域的科学家。近年来又培养出了五位受国家教委、国务院
学位委员会表彰的,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有33位
硕士、博士受到了四川省教委的表彰,还培养出了舍已救人,被
民政部授予列士称号的“张华式大学生”陈邦清。我校毕业生供
不应求,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近5万名建设人才, 许多校友
已成为各行各业特别是电子信息领域的领导、业务骨干和学术带
头人,有的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由于专业设置合理、培养条
件好、学生素质高、校风、教风、学风优良,毕业生深受各用人
单位的好评。
  学校已形成了完整地覆盖整个电子信息科技领域的科学研究
体系,仅“七五”以来科研经费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科
研经费累计达2.796亿元。84—95年共鉴定评审科技成果750项,
获部、省以上奖励318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5项,获内外专利 62
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专著8182篇(部)。教师人均科研经费、
科研成果鉴定数和获奖数均居国内高校前茅。80%以上的成果达
到国内领先水平,有相当数量的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众多
的科技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学校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
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以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成果可抹可
录磁光盘、磁光数字录音机、图文电话综合办公室系统等为主产
业,组建了一批股份制高科技产业,在推动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
  改革开放使学校向世界敞开了大门。我们现与世界上24个国
家和地区的300所大学、研究机构、 大公司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与22所大学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书。近几年还成功地主办了“第
四届回旋管与自由电子激光国际研讨会”、“中日机械电子研讨
会”、“电子高等教育国际会议”以及“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国
际会议”4次颇具影响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十多年来,有350余
名教师外出留学、进修,有400科人次出国参加国际会议、讲学、
合作研究及考察等,有1300余名外国学者来校访问、讲学、合作
研究。我校还聘请了一批国际国内著名学者为我校名誉或兼职教
授。对外开放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与科研工作,使学校在
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得到了扩大与加强。
  面临21世纪发展的挑战, 我校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 已于
1994年4月在全国率先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并已建成中国
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示范工程的西南地区中心。最近,经国家批
准,我校即将由中央专项经费支持首批进入“211 工程”建设计
划,成为首批国家211重点大学。 这将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带历
历史性的机遇,为学校跨世纪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我校
建校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我校历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也是
我校万里长征最重要的一步。

专科专业设置

办公自动化 环境电磁工程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械制造工程 管理信息系统(经济管理) 涉外企业管理 商业经济 现代秘书与公共关系 经济法(含经济管理) 金融与投资 现代会计与统计 制冷设备与低温技术 家用电器 体育学 印制电路技术 电子化学工程 光电记录技术 情报工程

本科专业设置

投资经济 市场营销 经济法 思想政治教育 英语 应用数学 应用物理学 应用化学 电子学与信息系统 机械电子工程 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 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 工业自动化 电气技术 电子材料与元器件 微电子技术 电子工程 应用电子技术 信息工程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物理电子技术 光电子技术 计算机及应用 计算机软件 自动控制 通信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建筑工程 管理工程 工业外贸

国家重点学科

信号 电路与系统 电子物理与器件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与专业

通信与电子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电路与系统 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学 电子材料与元器件 计算机应用 光学 生物电子学 机械制造 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 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 管理工程 应用数学 无线电物理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 密码学

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和指导老师

光学
刘盛纲(教授)
通信与电子系统
李乐民(教授) 黄顺吉(教授) 肖先赐(教授)
信号与信息处理
顾德仁(教授) 向敬成(教授)
电路与系统
虞厥邦(教授) 黄香馥(教授) 陈光禹(教授)
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
刘盛刚(教授) 陈倜嵘(教授) 王欲知(教授) 李宏福(教授) 杨中海(教授)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林为干(教授) 谢处方(教授) 方大纲(教授) 阮颖铮(教授) 阮成礼(教授) 吴正德(教授)
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学
陈星弼(教授) 李肇基(教授)
电子材料与元器件
张有纲□(教授) 王豪才(教授) 杨大本(教授)
计算机应用
刘锦德(教授)


通讯方式:

成都市建设北路二段4号

邮编:610054

传真:

电传:60202UESTCCN

电话:3333312

电报挂号:6061

交通路线

 

主管部门:

电子工业部

校舍面积:

35.34万平方米

图书馆藏书:

114.6万册

在校人数:

学生总数: 11648
专科生: 3110
本科生: 5272
函授夜大生: 2585
硕士生: 595
博士生: 86

教师总数: 1050
教授: 120
副教授: 386
讲师: 420
助教: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