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怎样才能消除假证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12-01

  与其他市场一样,假证市场的存在也离不开构成市场的两大主体——卖方与买方。但采访“买方”却远比暗访“办证者”困难得多,颇费了几番周折,我才寻访到几个办证者。

  徐某,山东省临沂人,去年随朋友闯北京希望找份体面的工作,但在北京稍像样些的用工单位均要求应聘者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无奈之余,在朋友帮助下花300元钱买了个北大自学的假毕业证,顺利进入了一家外资企业,每月拿到1200元的薪水。他说,应聘时,拿个文凭复印件就过了关,现在从事的推销工作与学历没什么联系,更不用担心露出马脚。

  赵某,四川籍在京打工仔。赵某很有才,作品多次登上各大报纸报端,后又上了北师大举办的作家班,便决意留京城发展。然而,自己不高的学历显然无法找到如意的工作,后来也是花500元钱买了某大学中文自考的学历,如愿以偿地做起了某杂志社的编辑。“如果我有这般才能,却因一个文凭问题既找不到工作又让人看不起,你说这公平吗?”

  假证市场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且有越发火爆态势,自有其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知识的升值、学历的吃香成了一个重要因素。但目前大多数用工单位仍以学历来圈定用人范围,从而忽视了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武断地把学历当成选用人才的第一道门槛。

  其次,由于教育体制不尽合理,拿到高学历的人所必修的知识无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所以形成了一方面靠辛苦过关的人不能胜任现实工作,而另一方面一些有实际能力的人却因没有学历而得不到适合的工作。

  另外,用人单位对学历不辨真伪,也给了持假证者可乘之机。当然,这与“代办证者”足以乱真的造假技术也有关系。

  虽然全国众多的大专院校纷纷搞起了上网工程,把毕业生档案资料输入全国计算机网络,用工单位只需上网,便可查出真伪,但目前众多的用人单位,尤其是中小城市的用人单位,又有几家启动了这一审查程序(这似乎是深圳办证者向中小边远城市扩展市场的一个内在原因)?所以,消除假证市场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需要社会各界的联动。假证失去了作用,假证市场也便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