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老师放下你的鞭子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1-10

  近期关于教师暴力的报道

  优秀教师在学生脸上刺“贼”字

  1999年10月18日《长江日报》报道,女老师在学生脸上刺出个“贼”字,并涂上红墨水,企图留下“永久”的印记。发生在陕西华阴市黄河工程机械厂子弟学校的这件事骇人听闻!12岁的王某是六年级(1)班学生,生性调皮。7日,因他偷拿同学10元钱,班主任崔敏叶当着另外两个同学的面,将他的头按到墙上,残忍地用锥子在他左面颊上刺了个“贼”字。

  为抬高成绩诓骗差生装“弱智”

  1999年10月19日《羊城晚报》报道,两位小学六年级老师,为了抬高毕业班总分成绩,竟然哄骗成绩差的学生钻“弱智”的圈套。结果,一张“智残证明”,把学生推上了求学无门的绝路。这件事发生在安徽芜湖市狮子山小学。

  教师体罚打耳光,每差一分打一下

  1999年11月12日《扬子晚报》报道,天津市第十九中学一个教师因班上有十几名学生考试成绩不及格,便让这些学生站在讲台前,当众自己打自己的耳光。11月3日,数名学生家长联名反映这个问题。

  据十九中学初二四班的学生家长介绍,他们的孩子在不久前举行的期中考试中,语文考试成绩都不及格。11月2日中午放学后,班主任孙老师便将全班的学生都留下来,让这11个学生每人轮流站到讲台前,自己打自己的耳光。打耳光的次数以自己考试成绩的得分为基数,一直打到53下。如有的学生考试成绩是26分,便让这个学生从26开始,打耳光打到53,并要求学生必须打出声音来才行。

  女教师罚全班下跪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只因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都不肯主动承认,老师竟怒令全班85名学生集体下跪。此事发生在内江市东兴区某小学。

  据当事者张老师介绍:11月15日上午第三节课,她上四年级一班的语文课时发现,一学生因与另一人推拉,头部被碰出了血,张让受伤的同学到医疗点上药。不久,未受伤学生的妈妈到学校找张老师,张老师遂走出教室与家长交换意见。这时,教室里的同学在里面大声讲话甚至起哄,张老师回到教室后,却无一名同学肯站起来主动承认曾起哄。张老师当即下令:全都给我跪下。全班80多名同学同时跪在了教室里。

  为维持课堂秩序,让学生互掌耳光

  1999年12月5日,《羊城晚报》报道,广州海珠区江南二小近日发生一起班主任唆使同学掌掴另一名同学的恶性事件。记者来到该校,校方承认确有此事。

  11月24日,三年级学生巧仔(因未成年,略去其真实姓名)上课时与其他同学讲话,被班主任景老师批评后仍不改正,班主任一气之下大喊:“你再不听话,我就掴你。”然后让班上同学举手请缨站出来掌掴巧仔三巴掌。巧仔回家后,母亲发现其脸上有三道红掌印,询问之下,巧仔才告诉父母详情。

  和学生闹着玩用火钳夹脖子

  1999年12月15日《北京晨报》报道,早晨去上学的6岁女童被班主任送回家,老师说和孩子玩时无意间用火钳把孩子脖子烫伤了。看着孩子脖子的4道伤疤,西安市长安县东大乡西大村村民张坤平(孩子的外公)气愤极了:“这位老师到底是故意还是无意?作为老师能这样和学生玩吗?”

  12月13日,54岁的张坤平告诉记者:女儿、女婿去广州打工了,6岁的外孙女张某在村里西大小学上一年级。12月8日上午9时多,班主任韩莹老师把孩子送回家说,她烫伤了。外孙女说当天两节课后,她在教室外屋檐下,韩老师喊她,她没听见,老师就用很烫的火钳把她夹了两下,当时她就疼哭了。

  近期,关于校园内教师对学生施暴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其行为令人痛心,痛心之余,更大的是担心:为人师表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多少孩子?!其后果会流传多远?!所以,我们强烈关注这一事实,强烈关注事态走势。

  该把“塑造”

  变成“帮助”

  帮助孩子们成长吧!而不是命令他们的成长。

  我们总是对孩子们要求得太多,我们给他们规定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内容。我们总是忽略孩子们的个性。我们说了很多要与孩子们交朋友的话,但我们却做得很少。我们不满于上司的颐指气使,可我们却都曾以不容商量的口气跟孩子们讲过话。我们的生活很乱,我们的事情很多,我们该怎样处理与孩子们的关系呢?就像我们曾为处理与上司、同事之间的关系而大动脑筋一样,让我们也为如何与孩子相处动动脑筋吧!

  我们总说“塑造”这个词。其实想一想,这个词包含了一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孩子是被动的,就像是一团泥在我们手中,由我们按照我们的想法去使他们成型。这就是不公平。我们总要求公平,我们要求公平的待遇,我们要求公平的社会地位,我们要求公平的享受。但我们对孩子却是不公平的。

  换个词好吗?比如说“帮助”吧!帮助他们的成长,就像是帮助孩子学会明辨是非,帮助一个过早吸烟的孩子戒掉烟,帮助一个喜欢混迹街头的孩子热爱生活。这其中包含的是一种对话,而不是我塑造你、你塑造我。就像是我们与同事之间,如果同事犯了错,我们不会去命令他如何纠正,我们会去谈心,摆明利害,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没有资格去命令他,我们只能去帮助他。对待孩子,我们就有资格去命令他吗?

  其实,我非常想强调的是一种心态,权且称之为“帮助的心态”。我们有对待同事的心态,就是和平共处,互不侵犯;我们有对待上司的心态,就是力争做得最好,表现最好。我们对待孩子的心态呢?

  感谢《未成年人保护法》使孩子们有了可以申辩的依据,也使我们有了再思考的契机。孩子是人,我们是他们的朋友。

  文/陈伟

  几年前老师

  打了我的同学

  我们上初中时的数学老师是一位40多岁的女教师。这位老师素以教学严谨而闻名,因此,学生中考时多愿投其门下以求严师指教。而我却不经意进入了她的班级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学生,在我欣喜之余老师的凶恶,让我明显地感到了世界末日的来临。当时,人们对她冠以“老K”的绰号,我虽不知缘何而起,但总让我感到有一种黑社会老大的味道。这位老师就是对学生管教得近于苛刻,从学生的言语、服饰以至学习、生活,无所不及。稍有差错,轻者损之,重则点打捏搡,不胜怒者,踢之。学生们对她真有如老鼠见猫一般惧怕,别说老师的圆目怒,即使温柔一瞥都会让学生胆战不已,即便不至于如此,也会警然自省自己是否不经意之间犯了什么错误。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在一次《几何》课上提问一位女同学,那位学生没有答上她的问题,她竟举手用教学用的木制圆规向那位女同学肩头打去,那可怜的圆规轰然而折,女生也应声倒下,呻吟不止。

  这件事在我年幼的记忆里留下了难忘的印迹。那时,我们大约只有十几岁的样子,这样的痛苦折磨了我们好几年。

  文/北京中医药大学 白俊杰 

  应该制定《教师行为守则》

  我觉得有一件事非做不可,而且刻不容缓。即制定出一个《教师行为守则》作为教师的底线,也就是约束教师行为的下限。谁违反了,就坚决把他开除出教师队伍,不论他的升学率有多高,他的应试能力有多强,概不赦免。有此一举,定会立竿见影。

  《教师行为守则》要像《学生行为守则》一样简明扼要并张榜公布。可以列出:禁止打骂学生;禁止一切侮辱学生身心的行为;禁止将学生逐出教室或学校;禁止让学生公开做检查(这一权利应归校方)……条款不必太复杂,10条左右作为教师的底线已经足够。把《教师行为守则》张贴在校园显眼处,以告示全体学生:他们能在哪些方面受到最基本的保护。

  文/黎星

  首先要提高教育管理者的素质

  上届人大提出今后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的代表提出要提高学生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要提高教师的素质首先要提高教育管理者的素质!

  文/张宏仁

  老师最重要的是言行一致

  在我粗浅的见识中,我想“严师”应该可以理解为:严格传道、谨慎授业和乐于解惑的一类老师。就算不能兼济天下,也请老师们独善其身。如果有兴趣走进中学校园,你会看到校服整齐的学生中花枝招展的老师;要求学生尊敬自己,却脚踩拖鞋踱进教室的“园丁”;还有那些成天黑着一张脸,看见学生压不住火,遇到校长忍不住乐的太阳下最光辉的从业人……例子举不胜举。

  所以,请还“严师”一个清白。记得报上曾经介绍过的安文山老师,他培养出许多奥林匹克的数学精英,却也没见他何时对学生挥教鞭、敲戒尺呀?直到生命中最后一刻,他还不忘循循善诱地教导学生怎样去解题、去做人。

  俗话说:堵不如疏。“严师”应是出于对老师这一职业的责任来教导孩子,更应以一颗爱心来严格地爱护孩子。如果老师们均以身教为主、言教为辅,那“体罚”又是从何说起呢?。

  文/北京某中学高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