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我对拓展型课程的认识

作者(来源):王巍    发布时间:2006-06-05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学校课程已由单一的基础型课程扩展为与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者并存。随着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等新型课程的兴起,新型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也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并受到重视。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由师生共同参与,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多种方式求得知识之根由与突破,以养成学生的探究心向和探究能力的学习方式与策略。作为三种课程可共适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共性,即重视认知过程的曲折性与积极的情感体验的结合;重视巩固知识与拓展知识的结合;重视理论学习与实践摸索的结合。而在具体的课程形态里,探究学习又有它不同的任务和方法。

下面我就来谈谈:探究学习与拓展型课程

  所谓拓展型课程,是指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它注重学生发展性学力的培养和广泛知识基础的形成。我们认为拓展型课程有两个最重要的理念基础:一个是经验课程观;另一个是校本课程开发观。经验课程观提出了“教育即生活”,认为生活是丰富和鲜活的,课程存在于“经验”和“经历”中,它包含了两个基本主张: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和发现创造了课程;知识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需要不断地被修正,因此,经验课程观本身是鼓励探究的。经验型课程虽极大地丰富了部分学习内容和学习体验,但它的探究往往停留在感性层面上,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经验型课程观既倡导了探究但又束缚了探究。

校本课程是一种开放性的课程,校本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它的拓展性和探究性,它开发的主体具有多样性,而且重视专家的指导,这即意味着校本课程有更多的知识来源和理性审视。学生以自己的经验课程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中既可对他们的经验课程进行一定程度的纠正,也可丰富和完善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生在有指导的条件下参与校本议程的开发过程即是探究学习,这种探究学习很好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摸索结合了起来。

  在众多的拓展型课程中,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明了将要学习的对象的价值和现实的适宜性后再作选择。当面对众多领域的丰富知识时,我们不能止于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而应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以获得必要的认识和体验;同时,见识多了,知识的储存丰富以后,应对知识进行必要的疏通和整理,在它们之间建立起合理的关系,以在头脑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达到融会贯通。

  落实到具体的拓展型课程,探究学习又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博知”课程和“广行”课程是两种最重要的拓展型课程。其中,“博知”课程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在这种课程里,探究的目的就在于获取丰富的信息和资料并加以初步的整理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具体的学习技能将要使用到,如倾听、观察、记录、发问、收集资料、调查等,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比较、概括、分类、评价等初步研究,以明确各类知识间的关系。“广行”课程是指广泛适应社会生活和丁作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它也包括学生自己的生活和经历。这种课程里的探究性质是“行动探究”或称为“做中学”,它有两种方式:一是由学生独立进行,如“发现学习”:另一种是有指导的,如“学徒制”学习。

  一般来说,在拓展型课程里我们倡导合作探究,因为就其“探”的广度来说,合作带来了更多的信息来源和更复杂的信息分布;而依“究”的深度而言,合作有利于积聚不同的思维加工和互搭认知“脚手架”,推进了认知深度。

探究学习是一种弹性很大的学习方式,在不同的课程形态里,它既保持了先前的继承性,又突出了本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像一根红线,把三类课程紧紧地连接起来。探究学习通过三类课程以逐层递进的方式一步一步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了把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的求知名和积极的创造者的目的。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