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说“高效轻负”

作者(来源):宋腊梅    发布时间:2008-09-16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效轻负”是许多行业中中追求的一种效益。它在工农业生产中已经突显出来了。农民已不再是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苦耕作;汽车也不是一锤一锤的敲打出来。然而,在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如此的今天在学生学习上提倡“高效轻负”谈何容易呀!

作为教学一线的老师也常这个问题所困惑。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几乎是天天呼吁、年年贯彻,遗憾的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减负的背后隐含着激烈的升学竞争,以及相伴而生的就业竞争。学校、老师因“升学率、重点大学(或重点中学)入学率、各种竞赛得奖率”而设置教学目标,家长以“望子成龙”的心态而严于督促教导,学生自身则不得不为自己的未来打拼,注定减负只能是一个空想,而难以落到实处。

在“减负不减质”的背景下,在你的课堂里你能把什么再减一些下来“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老师像课堂要质量? 我们常常受到这样的告诫,学生的“轻负担”来源老师们的“重负担。”老师必须做到每节课教师除了要备出学生干什么,怎么干,分哪个层次,步骤进行活动,还要预设学生在活动中遇到什么困难,会出现哪些思维层次……

我们还知道,不仅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达到最好的质量,还要让学生做最有效的题。在作业练习方面,不搞“题海战术”,深入到题海中去“捞金”,增加一定量的“弹性作业”,为学有困难的学生设计和布置铺垫性的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和布置拓展性的作业,为智力超群的学生设计和布置超前性的作业。

且不老师是否能都做到这些以上要求,学生要实现高效轻负也十分困难呀!就拿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来说,四十篇课文,把篇作文,八个综合训练等,每周六节课,一篇课文基本上要在一节课中完成教学目标,预习是必不可少的,诸如熟读课文,理解词语,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提出问题,努力解决问题等常规预习,学生起码也需要半小时,如果学生不做到这些老师的课堂教学就就很难达到目标,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课后巩固练习,试想几门功课加起来,学生要在一小时内完成作业,似乎很困难。所以造成了一些爱学习的孩子在校争分夺秒的做功课,以至没有什么活动时间。回到家还得完成家长布置的各种课外练习,造成心神疲惫。而一些“贪玩”的孩子回到家后光完成学校的作业就显得课业负担重了,相比前者他们的成绩不尽人意,家长、老师一着急,为他们又请家教,又增加作业量,无形中造成的沉重的压力。

摒弃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口号喊了好几年,可是中考、高考仍然涛声依旧,分,分,分,依然是学生和家长的命根,中考、高考差1分,就是损失好几千甚至上万元。可平时却要求我们老师,不能光以分数来衡量学生,不要批分数排名次,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我们何尝不想这样做呢?可是上层的教育体制不改革,我们下层的实施者究竟该怎么操作?学生要减负,老师势必要增负,不然“轻负高质”就成了一纸空文。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