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书法,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来源):陶玲斐    发布时间:2010-06-03

    作为学校一校一品的活动之一,午间书法课的开展已是第二个学期了。相较于前一学期,同学们无论是在书法的书写技能方面还是在课堂习惯的养成方面都有了不小的进步。看着他们渐渐把歪歪扭扭的横写平、竖写直,我不禁感叹: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它确实是充满魔力与智慧的。那么,学习书法到底能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觉得最大的收获还是在于它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每当书法课的铃声响起,孩子们便会自觉地吟诵起《执笔歌》,并从课桌里拿出书法用品。他们会先铺上垫的毛毡或是一张报纸,然后轻轻拿出笔、墨盒砚台。无论是铺纸、打开本子还是倒墨汁,他们都会小心、轻声地完成,整个书写的过程更是非常安静,教室里鸦雀无声,与平时的课堂完全不同,孩子们都会静下心来写,从写一笔一次呼吸到慢慢调整为写一个字一次呼吸,我发现孩子们已经渐渐养成了良好的课堂习惯。

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习书法有许多的规矩,从坐的姿势、执笔的姿势到书写的规范都很有讲究。还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不会拿毛笔,有些甚至想拿铅笔一样拿笔。坐的姿势更是各种各样,弯着背、趴在桌子上,于是我们在课上一个一个帮孩子纠正,不停地提醒孩子背挺直、人坐正,手把手地交给他们正确的握笔姿势。经过这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班里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挺直背脊,端端正正地写毛笔字了。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书法还能促进学生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学习品质。正如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的,“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养成这样的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注意力,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写书法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要想把字写好,须得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并要脑、眼、手相应,准确控制运笔的轻重缓急。这样久而久之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养成沉着、镇静的习惯。而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学习其他的课程乃至今后的发展都是极有益处的。

中国书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人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是我国特有的一门艺术。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更为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05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