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同学致电本报反映了这一情况,并对于这一做法提出质疑:为什么打开水还要另外交费?后勤化改革是不是就意味着交费?记者日前来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了解情况。
一个北京籍的大学新生说:算不了什么事,只是每次打水都要交费,麻烦了点儿。一位外地学生说,一般学生也没看见有什么太大的意见,但对于一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同学来说,他们每个月都会盘算一下,上个月光打开水花了几块钱。
矿大总务处赵处长表示,目前学校正在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学校后勤部门有200多职工,到今年7月就要完全和学校脱钩,自己养活自己。开水收费以后还会继续搞,其他方面的费用今后可能也要由学生自己承担。
据记者了解,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的加大,高校面向学生的收费项目逐渐增加,在北京,类似实行开水收费的就有不少。北方交通大学、北京机械工业学院等10余所高校也对校内供应的开水向学生收费,一壶开水价格从1角到2角不等。
北方交大总务处负责人表示,学生在开水收费问题上能不能理解学校,也是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以前开水免费且不限量,现在半免费要限量,今后还要逐步过渡到全由学生自己出开水费,这是后勤社会化的趋势。即使学生交了学杂费、住宿费等费用,真正培养一个学生的费用,也远远超过了这个数目。
学生所交的费用到底包含哪些服务项目?这位负责人表示他也不清楚。他曾经请学校学生处为学生所交费用开列一个清单,以便向学生作出解释。但学生处最后也没能拿出这个清单。他希望教育管理部门能够对这些费用给一个明确一点的说法。
在采访中一些大学生表示,并不反对学校后勤社会化,但是收费越来越多,应该给我们一个清楚的说法。开水收费并不是一件太大的事情,但不应是一笔糊涂账。
3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西区的食堂上演了一场罢餐风波。前一天晚上,人大一些海报栏里张贴了布告,号召同学不要到西区食堂就餐,许多同学则打电话到本报,希望能关注此事。
16日中午12点半本报记者赶到人大,这时学校西区餐厅已经关门。两个路过这里的女生说,中午到这里就餐的学生很少。早上一起来,她们就发现楼里贴有号召罢餐的海报。临近中午,一些学生拿饭碗准备到西区食堂吃饭,有人在学生宿舍楼上叫喊:回去回去!
学生宿舍楼里,到处有人在谈论这件事,大多抱怨西区的饭菜比较贵,而且质量差。一位97级的同学介绍说,学校搞后勤社会化改革,餐厅承包给个人了,没想到更差劲。
记者到学校伙食处、后勤管理科、校办了解情况,均被以负责人不在婉言拒绝。倒是校团委一位老师热情接受了记者采访,说校长正在开会,跟学生沟通这个问题。他表示,学校一直在致力后勤改革,但这不是一个一下子就能办成的事情。在转型的过程中会有些矛盾,这是避免不了的。学校在和学生交流后会认真调查,并答复学生。
一些同学说,后勤社会化应该是越改越好,出现这种问题,学校应从管理上检讨。一位经常去清华大学的同学说,对于后勤社会化改革,同学们不仅理解,也是支持的。“我经常去清华,清华在两年前就开始改革餐厅,非常成功,现在清华吃的不仅花样多、质量好,而且便宜,现成的经验为什么不学学呢?这种状况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为什么非到学生罢餐才开始关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