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是在今天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周“著名大 学校长论坛”上发表上述观点的。厉以宁说,高校在推动技术创新和 升级中起着重要作用,毕业生质量是衡量高校效益的指标,因此,高 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至关重要。
厉以宁认为,大学生要有新观念。新经济是建立在网络经济技术 基础上的,我们不要轻易说网络经济是泡沫经济,正像水库放水、江 河倾泻一样,难免会有泡沫,经济总是在有泡沫、无泡沫和多泡沫、 少泡沫中发展的。但如果我们拒绝新经济,实际是扩大了差距。新经 济有很多好处,如可以降低成本、加大信息量、减少中间环节等,可 以说,没有新经济观念不符合21世纪高校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大学生 的新观念还包括对改革的认识,过去改革以危机为导向,生存不下去 了才改革,现在应当以利益为导向,只要前面有更大利益就要改革。 此外,还要树立不断学习的新观念。
大学生还要有技术创新的能力。厉以宁说,大学专业划分过细不 利于学生的发展,培养一名学生不是一班一系的事,学生广泛涉猎才 能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这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产品升级上,高新 技术确实能起到火车头作用,但目前并不是每个行业都有高科技,这 要看你能不能创造。可以说,从来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创 新能力是关键因素。
大学生要不要学管理知识?厉以宁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说,自身 的能力和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善于利用资本市场、善于融资,提高 资本的利用率。不论学理工,还是学文史,都应掌握管理方面的基本 知识,将来才能管理企业。
厉以宁说,经济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在经济学中,公平与效益是 两个矛盾体。什么是公平?过去我们认为平均分配是公平,后来认为 机会均等是公平,现在看来,公平来自认同,一个人融入到群体中, 认同为群体的一分子,就会感到公平,群体中的认同感非常重要。再 看效益,有多少投入就有多少产出,这是效益的物质技术基础,产生 的只是常规效益。效益有道德基础时才会产生超常规的效益。在大学, 建立效益的道德基础要依靠校园文化建设和师生自律。如果学生具有 较强的认同感,能很好地与人合作,公平与效率就会相互促进。